除此之外,她还把以往教室里横平竖直的桌椅排列方式,改成U型摆放,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同期:
学生都很少,我们叫它小班制教学,一圈孩子有十多个,小班制的教学,老师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在每一堂课中都有好多次的机会举手,发言,参与,表演、游戏啊。
刚才他们班,做的游戏是找单词的游戏,练习他们团队合作,比如说,老师读了一个单词,房间,点一个号码,NO.2,那么分组分了两个队,两个队的2号上场,让他们去比赛竞争,找到这个单词以后呢为他们这个队得了一分,用一个纸杯,不管什么东西他们为自己的最里得了一份分把纸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摞起来来,,这个纸杯摞得越高,那么组内的分数越高,培养他们团队合作,而且做事情要小谨慎
刘晓玫还根据大陆很多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的特点,在教学中增加了挫折教育和分享教育。
对每一位过生日的小朋友,小哈佛学校的老师都会为他们举办一个生日晚会,举办晚会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小朋友庆祝生日,更重要的是在生日晚会过程中,让孩子懂得爱,懂得分享。
采访:(学生家长)
孩子进入小哈佛以后呢,我感觉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在性格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原来孩子在家呢可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呢就是说孩子比较,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孩子比较独吧。就是很少愿意和别人分享东西。但是到小哈佛以后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现在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会先让老人吃,先让爸爸妈妈吃,然后说好东西要分享。
回想当年回大陆创办外语培训学校的那段日子,俞汝杰先生和刘晓玫女士真是经历了不少抉择和磨难。故事还要从1998年说起,当时俞汝杰先生和刘晓玫女士在台湾经营着一家外语培训学校,当他们从台湾回青岛探亲,和朋友聊天时得知,青岛的外语培训学校市场前景很好,朋友的这番话让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刘晓玫女士动心了。
采访:(刘晓玫校长)
1999年回来的,在我回来之前90年代那个阶段呢,台湾就已经到了竞争白热化阶段。在任何一个繁华的马路上,写字楼,中小学门口,幼儿园门口到处都是补习班,光有品牌的有二三十年品牌的就有十多家,那么那些家庭式的作坊式的那就无计其数。
成熟的台湾外语培训市场让刘晓玫掌握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方法,可是台湾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刘晓玫感觉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而青岛之行,让她看到了大陆巨大的市场。当时的中国大陆正在积极申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申请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切都显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这些,都将给英语培训市场带来巨大商机,所以她认定,回到家乡发展是最好的选择。
决心已下,可是该怎么跟丈夫开口,刘晓玫犹豫了。一是因为俞先生和她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二是他们在台湾经营的外语培训学校运转情况很好,生活也很悠闲。
采访:在感情这方面都是想我回归(家乡)的。但是会反复思考,反复推敲,我们的体力,我们的精力,我们的资本,究竟够不够,有没有办法回去从零做起,白手起家,有没有办法经得起创业失败,亏损垮掉的这种压力。
不过,就在犹豫的时候,刘晓玫8岁的侄女从青岛写给她一封信,让刘晓玫再次坚定了到青岛创业的信心。
采访:(刘晓玫校长)
七八岁的小侄女,就在信上说,姑姑,你们回来吧,我们青岛也需要你那样的外语培训学校,回来办一所吧,办一所让我们也有这样的好的学校去上,我就看到这种小孩子的这种呼唤我就觉得这个小孩子代表了青岛市的所有孩子
刘晓玫把侄女的信和自己的规划跟丈夫全盘托出,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丈夫沉默了一会,就答应和刘晓玫女士一起回青岛创业。
采访:(俞汝杰先生)
因为既然我娶了她,我爱她的话,他要向做什么,事实上我又没有别的想法跟计划,那我就一定伴随着她支持她。
就这样,俞先生和刘女士打点行装,带着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参股的80多万人民币回到了青岛,开始外语培训学校的筹备工作。首先就是考察市场。刘晓玫女士带着亲戚的孩子去培训学校的儿童班报名,自己到成人班报名听课,到私立学校应聘英语老师。她发现,当时青岛的少儿外语教育还是停留在过去那种板书,阅读课文,朗读单词的简单教学方式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