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于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首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也是这几年来央视少有的大思路,大制作。该片从2004年春节后立项到与观众见面,历时近三年,就像该片总编导任学安所说的,是一次艰难的跋涉。
《大国崛起》播出之后,迅速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互联网,议论经久不息,观点褒贬不一。观众如何辩论,我们暂且不谈,关于大国崛起之谜,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他们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就这个话题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尚杰。
记者:《大国崛起》播出之后,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来采访之前,我从google键入该片片名,有101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有赞扬也有批评,作为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你对此片有何评价?
尚杰:这是这些年来中央电视台少有的比较像样的作品,它能引起轰动,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电视台很少拍摄这么宏大的政论片。所以播出之后还是能给人一些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到耳目一新,其实是一种遗憾。这部片子之所以能引起这么热烈的反响,让普通观众震撼,是因为我们这方面的教育非常欠缺,这其实是我们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里面讲到的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本来人们就应该知道的,但我们不知道。从这个角度去看,这部片子倒是起到了某种启蒙的作用。它的成功之处就是说教比较少,如果按照过去的习惯去做这样的片子,就会有许多“应该如何如何”,可是这部片子没有那么多“应该……”,大部分是在用历史事实说话。记者:就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央视推出这样一部片子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尚杰: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时期,播出这样一部片子,是容易引起国人注意的。因为里面的话题是强国、民族、文化、思想、自由等,这些都是当下中国人比较关心的。而且它真正从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角度,以一种开放式的姿态作比较,这里面虽然很少谈到中国的事情,但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中国。
记者:你觉得这部片子的薄弱之处在哪里?
尚杰:作为一个研究法兰西文化以及哲学的学者,我认为这部片子所包含的学术思想和立场还不够新颖,比如在讲到大国的强盛,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思想为导向时,它讲了很多可以说永远正确,但又没有多少新意的东西。其实,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趋势不是以国家为主,也不是以民族国家为主,反而是超越国家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欧盟,欧盟就是超越伏尔泰和卢梭所代表的近代的或者20世纪前期的现代国家那种旧的启蒙传统。超越国家的意思是,不以国家主权高于一切,因为还有一种更大的公正。这种更高的公正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实现自由平等博爱。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最新学术问题,这些问题对影片的编导者来说,显然相当陌生,更不要说一般观众了,这就是问题所在。孙中山当年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笨墒牵100年过去了,孙中山当年所追求的理想对我们现在来说,竟然还是新鲜的,问题的严重性就在这里。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