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斤,我还是很有志气的”
中国新闻周刊:超级杂交稻2010年的目标是亩产900公斤,而目前世界平均产量只有193公斤,实现了这个,您那个“禾下乘凉”梦是不是就算实现了?
袁隆平:才不是呢。水稻产量潜力很大,理论上说,光能利用率的极限是5%,即使打个对折,长沙地区一季稻的产量也应该是亩产1500公斤。
现在我有九成的把握在2010年达到900公斤。按说,80岁的时候,实现900公斤我就该心满意足了,但是我这个人总不能满足,实现700公斤就想900公斤,实现800公斤就想1000公斤。如果上帝保佑,身体还好的话,我想向1000公斤冲刺,到1000公斤,就够好的了。只怕,那时候我精力不行了。
不过,我现在还没有衰老的感觉,检查身体的时候,我的红血球都是透亮的。你看到那个1000公斤产量的稻穗没有,气势磅礴吧,我管它叫瀑布稻。在示范田,达到1000公斤,全国大面积普及后,打个八折,那也有800公斤呢。
就叫“老骥伏枥,志在千斤”吧,我还是很有志气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都七十多岁了,还提出这样艰难的目标,不怕失败以后,对不起自己的英名吗?
袁隆平:搞研究就不能怕失败,我是为事业,又不是为名利。不能说我没有名利思想,只能说我比较淡薄。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总结了两条,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加起来就是“自由散漫”。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这种自由是必须的吗?
袁隆平:当然,越大越好,科研人员要有充分的时间用在专业上。现在杂事太多了,包括开会,包括媒体。我不喜欢按时上下班,我必须得保留自己的时间每天学习,多看点东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