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以“杂交水稻之父”名扬天下的袁隆平,已经拿遍了除“诺贝尔和平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外几乎所有中外的重要相关奖项名誉。然而76岁的袁依然保持着“中国最著名农民”的本色
6月5日上午,“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开幕,逾千位院士参加,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却还“赖”在长沙,直到湖南省农科院的领导倾巢前来动员,他才定下到北京的行程。4天的会议,他参加2天。
今年年初,袁隆平就表达了要“躲起来做点事”的心愿,科协的大会,政协常委会,他都躲了。以至于,政协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这位省政协副主席的时候,已经改了说法,“袁院士,这回请不请假?”
开会就请假的袁隆平,笑称自己是“自由”加“散漫”,他就靠这个,固执地执行着自己的日程表。17点,他在试验田的地头上;18点,他和夫人一起在体育馆里打球;20点,他一准和同事们下棋打牌。
在这些场合,用老伴邓哲的话说,他“活跃得跟孩子似的”,打球,他是“主攻手”;下棋,他是“一往无前的攻击型”;在5月底的联欢会上,他不但拉了小提琴,还带着孙子来了段即兴踢踏舞。
76岁,袁隆平黝黑的脸上已经有了老年斑,但他却在记者面前展示胸肌,他捶着肌肉幽默地说:“看看我这个胸肌多宽大,我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
跟袁隆平一起工作了30多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孝和忍不住埋怨他“太大胆”,总是“异想天开”地提出新要求。然而,正是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使“三系法”杂交稻比常规稻高产20%,“两系法”杂交稻又比“三系”杂交稻高产10%,超级杂交稻二期实现了每亩800公斤的产量。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提出严峻的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20年来,我国已通过杂交稻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万人,这就是袁隆平的回答。
4月25日,袁隆平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人物。至此,除了“诺贝尔和平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外,中外的重要相关奖项和荣誉,袁隆平已拿得差不多了。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