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近日披露的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现象,很容易让人想起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一些奸商囤积粮食扰乱供给的景象。不同的是,粮食可以外调,土地却不能搬移,政府无法像平抑粮价那样调控房地产市场。如果政府不对开发商们的圈地行为立些规矩,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就有可能变成“空调”,市场泡沫风险会越来越大。
土地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焖俚某钦蚧、现代化建设及其伴生的土地浪费,已使中国的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商品房集中的城市土地更是紧缺,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可以说是寸土寸金。面对土地资源的严峻形势,中央制定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ぶ贫取钡恼,要求各地“严把土地闸门”。一年前开始实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中,也有打击“炒买炒卖”和囤积土地等投机行为的内容。即便如此,开发商们还能成千亩地大肆囤积土地,足见其能量之大。
开发商大肆囤积土地,原因只有一个,即在他们的算盘上,土地成本与开发收益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不仅如此,政府一年来对房价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虽然只是减缓了房价上涨幅度,却也是开发商们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囤积土地,就是要以时间换利润,等房价涨到他们满意的高度时再开发销售。
开发商们能够大量囤积土地,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有两点:一是一些地方领导过分倚重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有的城市房价已经高得令群众叫苦不迭,国家出台调控房价政策后,当地政府始终为开发商撑腰打气,还用外地人购房可迁移户口、降低个人购房贷款利率等土政策推动楼市“回暖”,给开发商吃“定心丸”。二是少数手中握有土地审批大权的人以权谋私。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土地局局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的王英福因涉嫌在审批征地手续和发包建设项目过程中收受贿赂数百万元,于14日被依法逮捕。
在这两大因素作用下,多数开发商深信“房价上涨是刚性的”,即便中央要实施宏观调控,地方政府、银行也会“托市”。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判断,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商一方面通过延期竣工、暂缓新项目等手段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又通过招投标、合作开发、收购其他公司项目等手段继续储备土地。一些房地产企业已经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但在看好投资走势的情况下依然大量圈占土地期待风光再现。
去年6月,记者曾撰文提出,房价调控措施中被开发商认为影响重大的针对“炒买炒卖”和囤积土地行为的规定,理论上有被“潜规则”破坏的危险,需要毫不留情地执法。否则,不但地价、房价问题会继续存在,而且会损害政策的权威。时至今日,一系列的现象表明,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房价调控将很快前功尽弃,轰轰烈烈开场,灰头土脸收兵。
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⑸檀罅慷诨恋,主要依赖中国现阶段房地产开发特别是土地供应制度的漏洞。我们期待政府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坚决贯彻中央政策,遏制投机行为,抑制开发商囤积土地继续吹大房地产业的泡沫。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