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钱”将继续坚挺上海房价
深圳某工作室主人、知名地产?陀胨組SN时透露,2006年进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的热钱达100亿美元之巨,上海房价可能降吗?该数据是怎样来的,有多大可信度,我无法探究,但这放出一个信号,已有大量热钱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2006上海金融稳定报告》中披露,2005年通过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境外热钱有37.63亿美元,比2004年公布的数据增长了约40%。
如果按官方公布的2005年相比上年的增幅计算,2006年上海楼市的热钱达到100亿美元的这组数据,决非空穴来风,?吞峁┑氖萦蟹浅8叩目尚哦。这100亿美元,我们能想到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最简单、最主要的无非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外汇资金结汇购买房产;另一种是以参股的形式进入了房地产开发企业。100亿元中,如果有50%进入均价为15000元/平方米的产品交易环节,将要造成正常市场供应短缺2000多万平方米。这难道不是上海房价坚挺的充分理由吗?
二、“捂盘”变相支撑房价
“捂盘”之说是在《国六条》出台的背景下出来的,当时他山在西安,拜访一位从成都过来的开发商,他说《国六条》出台的次日晚上,成都开发商召集了一个无媒体参与的秘密会议,议题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对策便是“捂盘”!拔媾獭钡牟僮骷记善涫岛芗虻,刻意放慢销售节奏,或干脆对上门的客户说“售罄”。央视的新闻频道曾揭露《“捂盘惜售”的玄机》,但开发商似乎充耳不闻。
“捂盘”是一件令政府和置业者都深恶痛绝的事,但没有哪一个开发商勇敢地承认。媒体说开发商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也好,媒体仿佛自言自语,开发商从头到尾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北京开发商会玩“捂盘”,上?⑸掏嵬。
三、披着羊皮的“投机者”
10年前,中国人说纽约既是天堂,也是地狱,今天的上?赡芫褪10年前的纽约。他山与一位朋友在外滩散步是,他指着那里林林总总各种外资银行的“幡旗”说,有多少披着羊皮的“投机者”!这比喻不一定准确。在《国六条》之后,不少开发商组建专门融资的班子,媒体公开报道的,他山比较关注的,像万科、金地、百仕达在内的许多开发商都在积极开拓新的资金源头。
上?⑸桃苍谥鞫断蛞恍┗雇蹲收叩幕潮,大部分通过房地产类企业借入外债的形式流入上海;褂幸恍┩ü郝蛏虾7坎嗑惩馍鲜泄驹谙愀壑靼迨谐》⑹鄣腍股进入,这些资本对上;⑹禹耥。他山只找到一份比较老的数据,2005年,上海房产类企业借用外债累计提款9.56亿美元。2006年有可能更多。这些资金进入开发环节,从宏观层面看,它成为了上海的开发商抵御政策风险的利器,从微观来看,它可以是开发商“捂盘”的坚强后盾。
四、土地的黄金,或价格的铂金
与北京、深圳一样,上海土地同样吃紧。静安、黄浦等几个区域高耸的租金和售价,让人真实地接触到上海的寸土寸金。2006年9月6日,浦东“花木新民北块”土地使用权的竞标结果:金地集团的报价59.89亿元,按照这样的价格,以土地规划最大限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计算,楼面地价达到了11300元/平方米,如果加上建安成本等费用,项目成本价将超过15000元/平方米。
在这种土地竞价的背景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显得非常遥远。与此相反的是,“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给上海带来的舆论压力。5月29日,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发布公告,“放闸”土地市场,推出了87幅土地,其余8幅为住宅、商业、办公用途的经营性用地,但因其位置在宝山、崇明等郊区,这个放量怎么可能撼动市内土地的黄金,或价格的铂金。
五、“世博”之于上海楼市,犹“奥运”之于北京
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犹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奥运”!鞍略恕备拍钍羌嵬Ρ本┓考鄣脑蛑,同样,“世博”也是坚挺上海房价的因素之一。戴上政治色彩的“世博效应”,从提高城市价值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概念客观抬高了房价。
六、征收印花税对上海楼价有正面影响
五一长假后,A股日新增开户数首超30万户,这决非正常现象。股市泡沫的言论泛滥,已暗示了股市存在问题。监管机构几次上调存款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后,无功而返。市场传言印花税率上调的消息在5月30日得到验证,由现行1‰调整为3‰。该消息对于楼市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利好,炒股门槛提高,必然会有部分股民转身为“楼民”,能分流多少资金进入到楼市,目前不好预测和判断,但征收印花税对上海楼价上升影响,他山认为是不能小觑和忽视的。(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