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30日电 针对台当局将对新高中历史课本进行大翻修,将“两岸分合”和“统独”的内容加入,并对大部分内容进行“去中国化”的修改。岛内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了种做法进行痛批称要忠于“事实”是历史的基本价值,这些事实则绝不会因少数的学者、史官记撰所能操弄,更遑论蒙蔽与遮掩事实。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云林教育工作者吴承典表示,“历史”对于“事实”本质的忠诚,应是其之所以为历史的基本价值。然而这些事实则绝不会因少数的学者、史官记撰所能操弄,更遑论蒙蔽与遮掩事实。对于教材的呈现则更需要谨慎为之。
他并表示,“历史”实不该涉入过多刻意为之的素材,忠实地呈现时、事的发生,让下一代能系统地认识、学习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民族一路行来真实发生过的史事,才是审订机制所应着眼的。教材是应该受检视,但历史则不容扭曲,评判与思考的部分,就留给读历史的人。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退休研究员管东贵表示,孙中山之被尊称为“国父”,是因为他倡导革命,历尽艰辛,不屈不挠,终于成功。现在却有人要用“非中华民国”国民的心态,把他的尊号拿掉,这种处理价值问题的做法,是以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教育下一代背叛上一代,这对上、下几代都将有严重的后果!
彰化市的教育工作者陈福来表示,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在“宪法”前言以“孙中山先生”之文字尊称,更于“刑法”第160条保障创立者孙先生之遗像权。如今,“国号”依旧,“宪政”与法律体制犹然,“教育部”却恣意诠释更张,借着审查教材之便,一夕更动法律及历史教科书长久的用语,更藉以否定“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定位,主政者岂能不依法行政并经得起社会大众的检验?
台中县清水教师吴湘淇则表示,下学期的高中历史课本,将“中国史”浓缩成一册,而夏商周三个朝代必须在一节课教授完,这到底要师生如何面对自己的中国史呢?让老师随便上上课算了,不懂的再要学生自己找补习班吗?
他说,新版的历史课本“去中国化”,真是搞过头了。执政者用政治力介入,强势要求编写者照着已订好的意识形态走。所以国父没了,只剩下孙中山先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也消失了;武昌起义变成起事。
吴湘淇在最后表示,那就干脆说“武昌闹事”!最后,送给“教育部”一句广告台词:“只要你喜欢,没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