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回眸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孙中山是一位不得不说的重要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曾有三次到访北京的经历,并且每一次都处于中国社会变化的关键时刻。今天,我们就沿着伟人的足迹,探寻他三次来京的故事。
据说孙中山初到北京的住所是香山会馆,后来被改为中山会馆,位于北京南二环外。我们来到这里时,中山会馆正在修葺,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修复工程已经历经五年多,为了保护文物,工人们在老建筑的基础上修旧不修新,力图恢复全貌。坐落在这个小胡同里的中山会馆,已经很难找到曾经的影子了,只有墙壁上的石牌还依稀可见当年的记忆。
1894年的夏天,为了筹备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北京城到处张灯结彩,而此时隔海相望的日本早已把炮口对准了不堪一击的清王朝。为了解救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华民族,1894年,年仅28岁的孙中山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带着一份长达8000字的《上李傅相书》,这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迎风北上,想要面见当时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
北京大学历史系 教授 王晓秋
他希望李鸿章能接见他,听听他的建议,但是遭到李鸿章的拒见。李鸿章当时的理由就是说公务繁忙,当时正好因为是甲午战争快要爆发的前夕,我们知道1894年夏天的甲午战争,所以这个时候李鸿章确实是军务是比较忙。但是同时也反映就是李鸿章不重视孙中山这个建议,也看不起像孙中山这样默默无闻无名的人士。所以过去有的文学片讲李鸿章跟孙中山怎么见面,谈了一些什么 ,那都是虚构的,实际上孙中山并没有见到过李鸿章。那么没有见到李鸿章,当然他非常失望。他觉得和平改良的道路看来是走不通的。在北京看到清王朝政治的腐败,他觉得这个政治腐败比他在广州看到的更厉害、更龌龊。
其实,孙中山吃了李鸿章的闭门羹不足为奇,毕竟当时的他还年少无名,然而正是这次上书的失败成为孙中山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之后他便远赴重洋,开始了以革命的形式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17年之后的1912年,孙中山再一次来到北京。与上次来京相比,境遇有着天壤之别,这次不仅有人迎接他,并且这个人还是当时影响着中国命运的大人物,袁世凯。
北京大学历史系 教授 王晓秋
袁世凯为了欺骗国内的舆论,同时也为了拉拢孙中山,巩固他自己的地位,麻痹革命派。所以他就发出邀请,邀请孙中山到北京来。袁世凯为了请孙中山到北京,他确实做了很多,用今天的语言说,做秀吧 ,做了很多表演。孙中山的火车到北京的时候,他组织了很多欢迎的队伍军乐队、大批的军警,专门有一辆马车,是用朱漆的非常华丽的马车。过去亲王才能坐的马车,用这个马车来接孙中山,把他接到迎宾馆。
居心叵测的袁世凯用当时最高的礼仪规格迎接了孙中山,并把他安顿到当时自己的办公地点,迎宾馆。
我们在位于东单附近的外交部街找到了迎宾馆的旧址,如今这里已经是绿树茵茵的居民小区。在小区的门口,我们看到仅有一座老的石门楼依然矗立,历经百年沧桑巨变,楼体本身已不复存在了。在这儿居住了几十年的安老先生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原来叫石大人胡同,因胡同内有明代大臣石亨的府邸而得名。石亨府几经易主,到了宣统年间,为了迎接德国王储改为迎宾馆,后来成为外交部最早的办公场所。
从前驻外大使殷松龄老先生珍藏的照片中,我们还能大致看到迎宾馆当年的模样,这是一栋西式风格的小洋楼。
前驻外大使 外交部街居民 殷松岭
这个楼非常宏伟很气派,二楼是一个很大的礼堂可以开会。这个楼大概,整个楼大高有三十到四十米,只有两层。我记得我要是从一层上楼梯到二层楼梯挺长的。
孙中山在这栋西式洋楼里跟袁世凯进行频繁会面。有记载说,两人交谈甚欢,孙中山在京的20多天中,他们会面多达13次,而且都是密谈。谈话的内容我们虽不得而知,但从以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不难发现袁世凯只不过在演戏,他对共和事业的虚情假意一时迷惑了孙中山和当时的革命派。
走出外交部街,我们来到位于北京南城的湖广会馆,这里是孙中山在北京到过最多的地方之一,是孙中山在北京演讲的重要场所。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在这里主持了国民党成立大会,他的发言激动人心,掌声雷动。孙中山的到来给予革命党人一针强心剂,也使三民主义更加深入人心。
北京大学历史系 教授 王晓秋
其实我觉得这一次孙中山到北京,他更大的影响还不在于,他跟袁世凯的会面,而是他在北方宣传了民主共和、三民主义。这是北方的民众也好、各界人士也好,第一次亲自听到孙中山的宣传。更多的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
应该说孙中山的第二次来京取得了一定实效,然而暗潮汹涌,一石激起千层浪,孙中山离京后的短短几日,时局便急转直下。到孙中山第三次到北京时,早已风云巨变。
1924年12月31日,应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到北京商议国家大事,但他来到北京的当晚就病倒了,随即被送往协和医院治疗。这里就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案室,据说所有就诊病人的档案在这里都有留存,孙中山也不例外。原协和医院病案科的马家润大夫介绍了孙中山当时的就诊情况。
原协和医院病案科 副主任 马家润
孙中山先生住院以后,我们的医生也做了很多的检查。最后还是把他开腹,进行探查。探查以后就发现还是肝癌有了转移,而且范围很广。估计这个情况就不可能再做手术。
(当时是因为我们的理疗情况 还是因为他的病情)
主要是病情 ,还不是医疗情况。那么当时协和医院像这些手术,做得也还是很多的。但是根据病情,如果当时做了手术生存的时间可能会短一些。所以决定什么呢,企图做放射治疗,能够让他延长一些生命。所以做出这么个决定来,进行几次放疗吧。进行放疗以后效果不好。后来就到了那个公主府,铁狮子胡同。最后再1925年的时候故去了。
孙中山终究还是没有走出这次劫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辞世。而关于他的最终死因,外界还有着不同的说法。
原协和医院病案 科副主任 马家润
一般都说孙中山先生是肝癌死亡的,实际上是胆囊癌,因为胆囊癌广泛地转移,转移到肝。所以以前的资料报道,都误认为是肝癌死亡的。故去之后孙中山先生的尸体,又送回协和医院。由协和医院做了一个尸体的病理检查。目前我们的病案科存在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病理检查的报告,而且在尸检报告里有孙中山先生肝脏的一个照片,同时还有他显微镜下有一个病理检查的这些照片。
无论是肝癌还是胆囊癌,患病过程的痛苦可想而知。然而住院后的孙中山仍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病痛,关心时事,坚持每天阅读报纸,后来连报纸也不能看了,只能让夫人代劳读给他听,连日劳累和激愤的心情无疑更加重了孙中山的病情。仅仅过了三个月,孙中山就离开人世,离开了他挚爱的妻子、离开了他投入毕生精力的革命事业。
铁狮子胡同,现在叫张自忠路,属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地区。资料上记载的张自忠路23号便是孙中山逝世纪念地,虽然紧闭的大门外并没有任何牌子或是标示,如今路的另一侧也早已商铺林立,但这并不能掩盖张自忠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从1894年孙中山第一次入京到1925年的故去,整整相隔30年,这是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奔走的30年。值得关注的是,孙中山在北京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也是在这里完成了人生最后的谢幕。
(记者张昂 相玉祥 吕翔宇 祁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