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群合村头出现杨潭桥”的消息在村子里传播开来,抱怨、焦虑和议论在不断地搅动着这个昔日平静的村庄。
有人说是村支书没有能耐弄丢了项目,有人猜疑是不是支书把项目让给了别的村收了人家的钱……这样的话传到耳朵里,20多年的老党员、连续四届的县人大代表李华伟一下就懵了。
“当时骂我是卖国贼的都有”,李华伟说,至今回忆起当时的处境和压力,仍然觉得有阵阵凉意。
几年来,李华伟为这事找过领导,也在全县的人大会上提交过议案,还经过了小组讨论,但依然没有下文。
3月1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长22米、宽5米的“救命桥”,如今已是遍体伤痕,一头桥基基石外的水泥裂缝宽达10厘米,大桥一边的护栏在汽车多次撞击下已歪向一边,桥面上还有1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凹陷。
年久失修加上不断被损毁,这座桥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007年年底,一户村民家里建房子拖水泥砖块,眼看着直接通到家门的路因为怕经过这座桥出事,只好绕了1.5公里的“冤枉路”,“这样算来,一车就要多花10多元”。
几年来,桥上连续发生的几起交通事故,更是让村民心有余悸。2007年10月的一天,在附近放牛的邓心杰就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场景:一辆三轮车经过桥面凹陷处打滑前栽,满载的水泥全泡了汤,司机的手撞上桥墩裸露的钢筋,顿时鲜血淋漓。
村民们担心,现在正值春耕季节,汛期逼近,加之春雨绵绵,渠水高涨,会不会桥毁伤人,影响生产,给转移带来困难。
“桥名就是个符号,我们也是随便取的”
3月13日,记者从杨谭村头乘车来到群合村桥头,车内里程表显示距离6公里。杨潭村支书李华伟介绍,两村虽然在同一镇内,但中间隔着马市、群星等3个村落和一个农场,分属两个不同的办事处。
这座单孔水泥桥头竖立了一块碑,题名“杨潭桥”,建设单位为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2006年3月竣工。
13日,记者就此采访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徐星华时,他告诉记者,杨潭桥是荆江分蓄洪区的一座转移桥,是国家花费数十万元修建的。之所以将群合村的桥取名为杨潭桥,完全是工作人员疏忽所致。
然而,记者在群合村采访时,很多村民说,这座桥当初申报时建在杨潭村,后来被人争取过来了。
针对群众猜疑的猫儿腻问题,徐星华坚决否认。他解释,分蓄洪管理区内有180多个村,在张村做和在李村做对管理局没有影响,“名字是随便取的,以前也不知道有个村叫杨潭村!
但他随即表示:现在国家批准了建设马市桥(在马市村),到时他们可以考虑将这座桥建在杨潭村,但取名必须为马市桥。徐星华同时说,群合村里的“杨潭桥”不属于这种情况。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