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暑早已被秋风压下阵来,持续一个夏天的“易中天品书热”和以此为代表的“大众化解读史学”的方式引发的争议却远未结束。10月15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举办的“当代多媒体传播背景下的普及史学问题”研讨会上,以易中天的《品三国》为话头,多位史学界和传播学界的专家学者尝试解读类似的“评说历史”、“戏说历史”火爆的现象。
央视“百家讲坛”播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收视率居高不下,但随之而来的评价褒贬不一。在“易中天热”席卷全国之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8月份曾在上海一个讲座上,发表了对包括易中天、阎崇年等一些“时尚史学家”的批评——“诸葛亮唱空城计,却被说成是在唱卡拉OK,诸葛亮隐居也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15日的研讨会上,李治亭再次提出,“评说”、“正说”、“戏说”是对历史真实的歪曲和庸俗化!笆费乒愕姆绞娇梢远矣Ω枚嘌,如通过解析把专业艰涩的术语变成读者喜闻乐见的俗语。但是,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否则就是打着通俗化的幌子将历史知识庸俗化!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瞿林东认为,史学大众化是历史潮流,但目前的大众化趋势存在很多问题,甚至会误导大众。瞿林东说,凭一部畅销的通俗评史书就能走红,绝不是什么偶然现象。社会的浮躁和娱乐化倾向是大环境,提供平台或跟风报道的媒体也是一大因素。
对此观点,有人提出疑问:学问做得好的人不一定能很精彩地表达出来,而媒体往往愿意为善表达的人提供平台,对于一档服务大众消费的文化类节目来说,只要主讲人讲得精彩、引人入胜就行了,不应苛求他的学术水平有多高。
对此,李治亭表示,“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毕竟是个严肃的问题,至少要保证历史观点的正确!
“仅仅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也认为,《易中天品三国》中的一些说法和比喻很不严谨!敝泄酱笱У缡佑胄挛叛г焊苯淌诙闻舯硎,大众传媒是可以在传播史学知识中发挥很大作用的,但由于传媒自身面临的商业压力以及史学大众化本身的难度等因素,目前来讲,媒体和大众化史学传播之间的互动还不够成熟,需要正确而明朗的导向。
事实上,学界对“戏说历史”的文学、文艺作品的批评已有些年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各种以古代历史为背景和素材而“戏说”的历史剧和书面文本在电视、电影、通俗杂志、报纸、书籍等均占有一席之地,而同时,来自学界的批评也亦步亦趋,但与“戏说”现象同时持续20多年的学界批评,时至今日,似乎并没有对全民化的关注“戏说”热潮构成什么阻力。
为什么被学界专家不屑一顾的史学解读方式,却受大众追捧?
“由于当今生存压力巨大,多数人工作之余都倾向于轻松娱乐的精神消费以缓解情绪,一般人都不太愿花时间精力啃历史著作,由于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这种生动的‘历史品读’正好迎合了大众心理!薄独费Ъ也枳分鞅嘈だ璺治,因此,茶座式、漫画式、评书式等历史知识表现形式受到人们青睐,“快餐文化”也应运而生,加上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很快就形成了众人评论的“易中天现象”。
对于易中天等人这样将历史通俗化解读的路径,肖黎认为,作为一种历史知识的传播方式,虽然存在瑕疵,但也有它的合理性。
“学术化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很狭窄,因此需要大众化传播方式,而大众化的史学传播方式是件难度很大的事!毙だ柚赋,一部分历史学者对于到电视台做个讲座,接受访谈之类的事情不屑一顾,觉得“掉价”,更多的学者是不谙此道,对这种大众化传播方式没多少研究,自然也不愿利用!按诱夥矫婵,易中天、阎崇年等作出了大胆有益的尝试,这种探索精神还是应予肯定的!毙だ杷,实际上,从人物入手研究和解读历史是研究历史的正道,但多年来历史研究者却缺少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对政治理论思想、上层建筑的探讨很多,却往往见物不见人。
“更重要的是,专家们写得好并不等于说得好,难以驾驭大众化的传播方式!毙だ杷,教师出身的易中天善于把当代人们熟悉的语汇用于描述、解释古代汉语,这种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易于让人接受。
肖黎认为,“易中天现象”不能不说是媒体炒作的结果,但同时媒体也将历史知识展现在大众视野中,为历史知识的普及作出了贡献。不过,易中天的品读决算不上学术研究,并不承载获得学术知识的功能,因此,其对史学的解读有不同声音也是正常的。
就此,瞿林东也承认,将史学知识向大众普及也是史学家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不应只写内行人能看懂但外行人看不懂也不愿看的学术论文,而是要把艰深的历史知识或研究成果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形成老少咸宜的知识读本,这一点对沿着正确的方向普及史学知识非常重要。瞿林东建议,史学界专家可以学习吴晗等老一辈专家学者,采用编纂历史小丛书的形式将历史变得更平易近人,而关于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也要遵守基本的创作原则,包括媒体在内的各方都要有职业道德和负责任的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赵世瑜认为,对于“易中天”现象的解读,应结合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特点和市场经济取向等因素综合分析,单纯的褒贬都不合适,在了解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后,学界的专家们应该保持平淡的心态,对类似的火爆现象甚至人物都有更理性和更包容的观点。(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邢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