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牡丹江六月十三日电 题:八女投江绿水不忘
中新社记者 孙宇挺
牡丹江畔江滨公园广场上,刚过六点就已经有很多人在晨练,一个女孩正把毽子踢得高高……
女孩身后是一座白色群雕,群雕上共有八个女战士,她们神态各异,有的抱着同伴毅然前行,有的手臂挂彩紧紧跟随,最后一位则端着枪边掩护边后退。群雕下面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一侧刻着四个金色大字“八女投江”。
一九三八年十月的一天,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经过连日奔袭,抗联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翌日早晨过河。
十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露营河畔的部队燃起几堆篝火取暖,却被日伪特务发现。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伪军将露营的抗联战士包围。
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日军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在此危急时刻,冷云果断组织女战士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怕抑械娜站晕辛寺穹,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抗联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抗联战士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
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冲出日军包围圈的抗联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突围出来,多次组织营救,终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二十五岁,最小只有十三岁。
当年投江的八名抗联女战士和那个广场上晨练的女孩年龄相仿,但因为身处国难当头的时代,她们毅然决然地举起钢枪反抗外来侵略者,并在最后时刻选择了舍生取义。
站在乌斯浑河八女投江地,河水没了六十多年前秋汛时的湍急,河面也仅有百米来宽,远不能与当年四百米宽的河面相比,更没有当年秋风萧瑟的感觉。
不远处,一座“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的纪念碑巍然耸立,纪念碑旁的八女投江纪念馆,陈列着已经毁坏的枪支和大刀,当年八名女烈士就是用这简陋的武器抗击着百倍于自己的敌人,并在最后时刻将之毁掉。
青山铭记,绿水不忘,八女殉难之地,吸引了各界人士慕名而来。如今八女投江地已被列为红色旅游点,八女投江的故事亦将在本月底被搬上歌剧舞台,首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再现这一悲壮的历史画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