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中国青年报》以《学术腐败愈演愈烈两院院士痛心疾首》为题报道说,1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和科学时报社举办,首都科教界“培育学术生态,净化学术环境”座谈会召开,与会者纷纷指斥科研立项为钱弄虚作假、评审受“圈子”和利益集团左右、刊物大卖版面发表垃圾成果等学术领域歪风。
笔者身在高校,对学术腐败耳濡目染。时下,它可谓已全方位浸透于项目评定、职称评审、人才选拔、论文署名、成果发表、科研奖励等中。笔者觉得,出现这种局面不是因为缺少关注、痛批和反思,而是因为这一切总是“无的放矢”、对事不对人,鲜见谁因劣行付出代价。
就在这次“两院院士痛心疾首”的座谈会上,北京工业大学的马重芳讲,一个已被其他国家反复研究确认为完全错误的某项目,在某大学和部分院士推动下强行开展,浪费近1亿元却无任何责任追究;何祚庥讲:一个“受控热核反应”项目,有些院士写报告分析该项目离实现还很遥远,但申请要钱时却说二三十年就可实现;曾有几位院士联名向国家打报告要求拨款40亿元发展一个新项目,可报告中将基本数据算错,产量多算60多倍!
“某大学”、“部分院士”、“有些院士”、“曾有几位院士”——不客气地说,这些故事,讲了等于没讲,听了等于没听。但在去年的两院大会上,中科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却称,对少数“犯错”院士将采取“单独谈话”方式解决问题!
飞人本.约翰逊16年前夺得百米金牌,后因一个尿瓶被钉在了体育道德的耻辱柱上。试想,如果国际组织也用“某人”来称呼他,约翰逊还怕什么?
【来源:大河报;作者:?〕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