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香港特区政府在科学馆举办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建议的咨询展览,由三个入选财团展示其发展规划和模型,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日子,“西九”将仍然是一个社会“热点”;我们当然不希望“文化艺术之都”美梦成空,但如果处理不好便有可能影响社会和谐,投资环境也会受到冲击。
当前有关“西九”争议的焦点,是“西九”到底是一个文化艺术项目还是一个地产项目?对此,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日前表示:政府未来与三个入标财团谈判时,将坚持以一点八一倍的地积比率作为基准,减少财团标书的建屋数量及密度。三份财团标书提出的地积比率分别为二点五倍、三点二八倍及四点三倍,均高于政府建议的一点八一倍。
在有关问题上,负责“西九”小组的曾荫权司长曾经表示,一点八一倍只是一个“指标”,即不具什么约束性;如今孙明扬明确,一点八一倍是“基准”,说法无疑较“指标”已进了一步。如果政府在未来的谈判工作中能坚持一点八一倍的地积比率,将发展商提出的地积比率大大降低,则先前公众对“西九”到底是文化项目还是地产项目的疑虑自然可以大为降低。而政府能进一步明确一点八一倍不仅是“指标”而是“基准”,显然是吸纳了近期社会上的意见而作出的改善,这是政府回应民意的表现。目前发展商也表现出开放态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一点八一倍的地积比率也不应该一点弹性都不容许。因为“西九”是一个单一招标项目,发展商必须承担文化艺术项目包括多个博物馆、艺术馆、剧场、音乐厅、公园的兴建费用及未来三十年的营运费用,如果在地产项目上无利可图,发展商又何来如此“文艺”?
近日获邀赴欧美参观的港传媒团返港后的报道也显示,博物馆、艺术馆都需要巨额经费维持:巴黎庞比度中心每年观众达五百五十万,但依然蚀大本,每年十一亿港元的营运开支,七成五要靠政府补贴;西班牙毕尔包古根汉博物馆在经营上是非常成功的,游人络绎不绝,但每年仍要政府帮补三成经费;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门票收入只够五成开支,其余一半要由政府补贴。其余如纽约的古根汉博物馆,则由私人基金会赞助五成开支。
这些例子都说明,如果香港要拥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政府巨额补贴,二就是由私人发展商、基金会赞助。现在“西九”采取的正是后一类方式!拔骶拧狈⒄股淘诘夭钅可先〉玫睦,并非全数落袋,而是要掏出相当一部分用来兴建文化项目以为支持其后三十年的营运。既要“以地养文”,就不能不让发展商有一点利可图。
上周,立法会内务委员会通过要求政府公布“西九”三个入标财团的财务资料,以监定财团的“食水”有多深。此一要求,政府初步同意在适当时候公开,以免影响议价能力。对此,政府与财团如能达成协议,早一点公开有关资料,当然有助于增进公众了解。事实上,如果政府及财团愿意在咨询期结束后公开财务资料,那早一些也不会构成太大妨碍,关键是要让市民看清楚这是一个合乎公众利益、同时又不抹杀商业利益,确保能推动香港文化艺术建设的发展计划。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发展对香港有很大影响,引起社会关注理所当然,以展览形式开展咨询,有助于增加官、商、民各方间的互相了解,问题的解决将取决于各方能否找到一个最佳的利益平衡点,这只有通过理性讨论的方式,并兼顾各方利益。喊口号无助解决问题,在咨询期纠缠什么“官商勾结、私相授受”之类的争拗,更毫无意义。(摘自香港大公报12月16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