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5日电 《中国经济时报》今日刊载评论指出,12月8日,就在联想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当天,联想集团原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原CEO杨元庆联合发出了给联想全体员工的一封信!12月8日将成为联想人一个伟大的日子,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联想全体同仁所书写的联想历史过程中,没有一件事情能象今天这样,对全球的IT行业以及经济社会产生震动性的影响!
文章指出,资本的力量是奇妙的。联想规划了数十年的世界500强目标仿佛在一夜间就变成了现实。在国人欢欣鼓舞之时,考验联想公司智慧的难题也不少:布局于全球的研发采购供应链以及客户渠道如何整合?IBM个人电脑原来的客户会不会认同联想?新公司内部的管理和文化如何整合?柳传志对记者说,“今后这些风险联想都想过了。但不这么做,窝在国内更难受!”
文章指出,根据联想公布的消息,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将付出17.5亿美元的成本代价。其中,联想将为此支付给IBM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同时,还将有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具体到资金的来源和调度,联想表示,目前联想有4亿美元的现金,但在此次并购时,联想的股东和投资机构认为全部使用现金完成并购并非最优的方式,因此联想并购动用的资金包括自有现金和部分来自银团的美元贷款,使资产负债率达到27%左右,联想的股东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和比例。
文章称,但是,联想的解释显然远远不能消除有关各方对此次收购资金方面的疑问。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次收购联想动用了银行借款使其资产负债率达到27%,虽然依然处于安全线之内,但资金链过于紧张的情况应该是属实的。根据联想2004-2005中期年报显示,联想共有约值31亿元的港币现金,另外还有30亿元的港币银行授信额度。为了完成此次收购,除去股票外,以6.5亿美元现金和5亿美元的负债来看,联想将面临11.5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可以说,为了实现这次收购,联想已经倾囊所有了。因此,业界对于联想能否持续支撑生产投入并规避意外风险自然颇多疑虑。
文章指出,对于此次在全球关注下的“收购事件”,IDC中国公司副总裁万宁表示,联想收购IBMPC业务是联想国际化的有效实施,通过将联想和IBM销量进行简单相加,新联想的销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三位。但现在谈此次收购将会对产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点为时过早。
文章称,就目前看来,收购对双方来讲都具有正面意义。联想具有大规模生产、制造管理能力,其成本控制管理也比较好,而IBM则在技术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此外,在IDC看来,中国是IBM亚太市场上继日本后的最大市场,IBM仍非?春弥泄谐,联想也看中了IBM的欧洲、美洲、日本的市场,双方的牵手,可谓优势互补。
文章指出,不过,万宁认为,双方的合作也面临两大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联想和IBM在企业文化方面的融合,另一方面是缺乏管理如此庞大的国际大型企业的经验。
文章最后指出,毋庸置疑,走出去的企业必然有其一定的技术优势,而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低廉人力资源等构成的成本优势。而这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公司永久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他们始终要面对WTO后与国际对手在这些本土资源上的对等开放。一旦如此,我们就该开始反思成本优势消失殆尽之后的持续发展问题了。(毛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