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10时,中英街博物馆前,来自深港两地的代表一齐撞响中英街的警示钟,18声悠长的钟声响彻中英街;在博物馆另一侧的中英街上,来自沈阳的一个旅行团正在展示购物的收获,掏钱较多的也不过是180元一条,印满洋文的“双喜”牌香烟!疤籼趿耍苁,一位游客说:“没生意,没法做了”,中英街一家店铺的老板娘摆摆手对记者说。
钟声依旧,曾经的屈辱史和“一街两制”的独特记忆年年可以被钟声响醒,但曾经的购物天堂在悠长的钟声里更显寂寥,名扬天下的中英街就这样在尴尬中渐渐沦落。
反思已经足够,未来的路径如何选择才是思考的方向。
昨日下午,盐田区举办“中英街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研讨会,一个核心的议题就是中英街的出路探讨,来自粤港的专家共同把脉中英街,在他们的讨论中,一个清晰的中英街未来蓝图也开始在人们的眼前呈现,这就是深港合作打造出“旅游特区”。
-反思现状
九成游客不愿重游中英街
广东省旅游发展中心总规划师陈南江博士曾经对中英街进行过专门的调研,他昨日更是以精确的数据来反映这种变化。他的调查显示,71%的游客并没有去过中英街博物馆,79%左右的已游览游客对中英街的评价一般,只有不到10%的游客表示如果有机会会重游中英街。
陈南江博士详细解释说,中英街之所以会出现今天的局面,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商业趋于萧条。究其原因,就商业本身而言有三点:品种吸引力下降、价格优势下降、口碑不佳。第二,旅游市场萎缩,近年到中英街旅游的游客数量逐年下降。第三,中英街旅游功能不完善,虽然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但中英街目前功能单一,只有观光和购物。旅游商品特色不明显。四是进出不便,体制不顺。在仅有0.17平方公里的中英街,共开办了分属于省、市、区和街道不同层次的30多家公司和单位,进驻了海关、边防、公安、工商、税务、动植检、管理办等近10个隶属于不同上级机关的管理部门。多头管理便出现了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对于中英街的出路,沙头角街道中英街社区主任沙锦涛昨日对本报记者介绍说,当年中英街辉煌之时,有几千人就业,现在不过几十人,中英街发展可以为辖区解决就业困难,同时中英街发展起来,当地居民也可以通过开设门店增加收入,同时可以带动房租的收入,因而居民都希望政府部门尽早为中英街找到一条出路。
-发展路径
改单一购物为体验模式
把历史活化为生活场景,中英街博物馆中陈列物与今天生活已经没有关系,应该将它尽可能变得有生活气息,另外将鱼灯舞、客家山歌这些文化内容发掘包装
在昨日的研讨中,多位专家也针对中英街开出“药方”。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尹昌龙认为,无论中英街未来向哪个方向发展,都要回归到中英街意义和内涵,要回到与大历史的联系,通过开发这种联系才能重振中英街辉煌。以前因为商业较为发达,中英街的复杂内涵被遮掩,其实到中英街来购物,不仅仅是为买东西,更是为一种体验,一种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体验,体验香港因素、全球化。因而他认为,中英街还是要完成一个颠覆过程,把单一购物转为体验模式为导向,这是未来开发战略关键所在。
如何体验?尹昌龙给出“15字”:探寻现代性,见证民族性,挖掘地方性。尹昌龙认为应该继续深化香港的符号,同时将中英街的历史屈辱记忆完成民族整合,此外还不能因与大历史过于密切而忽视小地方,应该挖掘中英街的客家文化以及包括鱼灯舞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具体的开发策略,尹昌龙认为,可以把历史活化为生活场景,中英街博物馆中陈列物与今天生活已经没有关系,应该将它尽可能变得有生活气息,另外将鱼灯舞、客家山歌这些文化内容发掘包装。
变身博物馆一条街
挖掘中英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中英街变成博物馆一条街,扩大现有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的规模,将其变为介绍整个深港边界历史变迁的一座特色博物馆
香港岭南大学刘智鹏博士介绍说,近年在香港社会内部不断传出开放沙头角禁区的呼声。2002年2月,民建联倡议特区政府局部开放沙头角禁区,利用吉澳、印洲塘一带的天然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民建联认为,此举不但可为香港市民提供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还可提高香港对内地及海内外旅客的吸引力,更可望创造超过1000个就业职位。
为了争取发展的权益,港方沙头角区内30多个商铺于2005年组成了沙头角商会。商会主席曾玉安说,沙头角最旺盛时期有3万人居住,但因禁区“与世隔绝”,居民“有出无入”,现在只余下近7000人口。区内约有近百间商铺,但当中八成生意冷清。2005年9月,沙头角商会致信特区政府政务司长许仕仁,建议在沙头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分两阶段开放沙头角禁区。曾玉安称,商会希望生态旅游能吸引更多人流到沙头角,改善区内营商环境,并期望第二期阶段会开放中英街,让沙头角发展成西贡或赤柱形式的旅游点。
刘志鹏认为,支持开放沙头角禁区不仅有利于港方禁区的发展,香港居民到中英街旅游、购物,不再需要申请禁区纸,将较大地提升中英街的人流和人气,也有利于中英街的发展。而中英街本身,随着香港与内地关系的进一步密切,随着内地自由行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英街的商业价值必然不断下降。应该突出中英街的亮点和特色,进一步挖掘中英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中英街变成博物馆一条街,扩大现有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的规模,将其变为介绍整个深港边界历史变迁的一座特色博物馆。
目前深港边境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已经提上两地政府的议事日程,中英街未来的发展实有赖于深港双方有效的合作。
打造“粤港旅游特区”
中英街必须确立自己的文化主题,在文化旅游的框架下调整商业模式,从商业区向旅游区转化,以文化发展旅游,以旅游带动商业。
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陈南江在昨日的研讨会上,也将他的中英街计划和盘托出,核心内容是,建造一个覆盖深港的中英街“粤港旅游特区”。
陈南江介绍说,现在对中英街有几种思路,一种是完全;,任其生灭,优点是不犯错误,没有争论,但缺点是日趋萧条,形象受损,二是适度开发,积极振兴,优点是有所作为,获得发展,缺点是引起争论,困难众多,但在他看来,适度开发是中英街出路之所在。
陈南江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英街必须确立自己的文化主题,在文化旅游的框架下调整商业模式,从商业区向旅游区转化,以文化发展旅游,以旅游带动商业,打造出历史文化+商业+景观改造+娱乐组合的主题文化旅游区。
他还给中英街描绘出近、中期及长期的发展策略,从单一的商业功能发展到六要素完整的旅游业功能———吃、住、游、购、娱、行的主题化旅游区,力争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以及中国最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开放式主题旅游街区、世界名牌商品的购物乐园、中国“一国两制”的典型旅游窗口、粤港旅游合作的典范。陈南江甚至还大胆地建设可以考虑在这一“特区”内争取博彩这样的特殊政策。
中英街目前最大的麻烦就是边境管理严格,陈南江则建议,中英街粤港旅游特区游客自由往来,区内不设限制。双方按界管辖,并设立常驻的协调机构,及时协商处理相关问题。
陈南江显然对他的构想颇有信心,他甚至还为盐田设计出如何争取政策的路径,认为可以先通过大陆方拿出实施方案,通过部门协商,形成成熟方案,后向广东省政府领导提交方案,争取列入粤港高层会议议题,并通过分头推进,争取国家政策,最终将旅游特区落地开花。
对于这些路径选择,昨日出席研讨会的盐田区相关领导表示,中英街问题盐田区高度关注,目前也已经组织专门的调研,本次研讨会也是希望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为中英街找到一条较为适合的路径,对于与会专家们列出的“药方”,相关领导也没有当场表态,中英街出路如何?仍需拭目以待。(张国栋\梅云霞\宋京涛)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