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据媒体报道,估测到2007年底,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方米,同时,银行体系每向房地产行业注入4元资金,就约有1元被沉淀在土地上。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等昨天发布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有关部门也正对开放商囤地的行为进行查处。囤地现象已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问题是,目前的土地管理办法能否发挥效用?到底要怎么的手术才能割掉囤地毒瘤?(凌建平 祝裕 郝匀嘉)
大众评判台
曹中铭:该“动刀”了
相关部门早就该对此进行规范了。房价越调控越涨,购买者颇有怨言,有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的因素恐怕也与措施的失效不无关系。房地产绑架银行、绑架整个宏观经济的危害性绝不是危言耸听,是到“动刀子”的时候了。
严海渊:关键是决心
问题的关键根本不是要不要改变,而是管理部门有没有打算改变?⑸潭诘氐奈侍獗幻裰谝约懊教蹇谥锉史2⒉皇且惶炝教斓氖铝,可为什么到现在仍无动静?既然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表态要改变,那么,就请尽快拿出行动证明给大家看吧。
宋平:不能再听之任之
离谱的房价当然跟开发商囤地有关。土地价格上涨的势头并没有在监管政策下减弱,反而越拍越高。而开发商拿出去囤地的钱并不是自己的,而是银行的钱、是股民的钱,其何乐而不为?如果有关部门再听之任之,长此以往,经济金融真要被房地产绑架了。
梅林:规范化透明化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健康发展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命运。当今房地产过热、泡沫太多已是有目共睹。其中,开发商囤地在其中更是“功不可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政府的决心,其次政策一定要规范化、透明化。
◆沸点特稿
治理囤地应从供应环节开始
赵文斌
到2007年底,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方米,按照容积率3来计算,建成的商品房面积就可以达到30亿平方米,而2006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大约是19409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开发商囤地面积足够开发一年有余,囤积土地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开发商囤积土地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有三个,一是金融风险放大,大量的资金被用于购买土地,不仅造成资金链紧张,而且成倍地放大了金融风险,直接威胁到银行信贷安全;二是土地供应两难,造成供求失衡的假象,胁迫政府不停地放出土地供应;三是严重影响房价,囤积土地是对房价预期上涨的行为,拥有定价权的房地产商消化调控政策捂盘抬高房价就成为必然。
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开发的第一个环节,当这个环节被人为控制,国家土地储备变为开发商土地储备时,几乎可以断定房地产不可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因此,治理房地产市场应从治理土地市场始。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程度时,政策面提出的口号是“打击囤地行为”。这显然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断兄猛恋卮χ冒旆ā访魅饭娑,连续两年未使用的闲置土地,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如果《办法》是有效的话,就不会出现囤地现象了。事实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少之又少,而囤地现象则越演越烈。治理土地市场不是一打了之,而土地使用税等税制不仅多有投鼠忌器,而且所带来的开发成本上升毫无悬念地会转移到普通购房者身上,所以说政策要从供应环节着手来解决。
我国现行的土地拍卖政策是认钱不认人,谁出价高谁得地。保证土地达到立刻实施开发的投资者手中,是土地供应必须把握的最起码要素。在地方政府出售土地时,对开发商现有土地情况应予以严格审核,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地方政府也许会因此损失部分的眼前利益,但所带来土地供应的有效性和房地产流通的加快,都是眼前利益不能比拟的。而且土地供应节奏加快、周期缩短,将促使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大降低目前的金融风险。
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政策层面几乎利用税收、监控、金融等手段实施了全程整治,然而收效甚微。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不可能将一个行业完全置于其控制下而使之朝着自己的意愿发展;另一方面政策又遭遇着利益集团的抵触。要促使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最关键的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土地供应环节,要保证作为资源的土地为民众分享;二是金融环节,要保证金融投入到良性企业中;三是消费和投资环节,保证房产作为居住的根本要素,利用物业税调节投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