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几乎所有媒体都报道了同样一条消息:建设部提示购房风险,小产权不受法律;。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有关部门第一次就“小产权”问题向公众做出提示,但小产权住宅市场却在一次次的提示中,日趋红火。有统计称,目前北京在售楼盘中,小产权楼盘约占18%。而且几乎可以悲观而肯定地预言,随着建设部发出措辞温柔、语意含混的“提示”,小产权住宅市场反而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果此次提示之后,没有进一步实质整顿措施的跟进,则小产权住宅市场很可能发展成一个尾大不掉的“第二市场”。
对于小产权住宅隐含的各种潜在风险,大部分购买者其实都早有了解,但“小产权”与“大产权”之间的巨大差价,却鼓励购买者愿意冒险一试。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场在售的小产权住宅项目均价约3300元,比全市楼盘均价低5000多元。即使是同一区位、同一档次的楼盘,小产权与大产权之间每平米的差价也在2000元以上。潜在的风险与现实的利益相比较,很容易让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购房者做出孰重孰轻的判断。尤其是对于大部分用于自住的购房者来说,不能转让、不能继承,都不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各种潜在的风险之中,只有开发、出售小产权住宅的乡政府强行收回,和国家征用土地不予赔偿两项,是购房者真正担心的风险。但即使是这些风险,也在法不责众的心理预期中,失去了阻止小产权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警示作用。因此,虽然北京市也曾一次拆除过85栋违规建设的小产权别墅,但更多购买者依然不无侥幸地相信,如果违规的住宅不是85栋别墅,而是850套乃至8500套普通住宅,则拆除的风险就会小得多。
何况此次建设部的提示中,几乎没有违法、处罚等严厉措辞,而更像是对购房者“风险自负”的劝诫,在公众的理解中,似乎反而是对一种新的产权所有制形式的住宅市场的默许。
仅以目前所公开披露的信息,尚无法判断公众的猜测是否属实,人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分析如果小产权市场真的被默许存在,可能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及必然对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带来的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小产权市场被默许存在,而又不与大产权市场进行整合,则小产权市场的事实合法和逐步扩大,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同时伴随着小产权住宅价格的提升,直至两者形成与其风险相匹配的价差。这对于购房者和农村土地所有者(乡政府和农民)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于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却可能是“扰乱了土地市场”,必不肯允许其长期存在。
而如果经过一定的程序,将小产权市场整合进大产权市场,则必然面临土地所有权属的改变,即从农村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这个过程不但将遇到如何定价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而且以目前北京近郊大、小产权住宅之间每平米2000多元的差价,除一部分“风险差价”之外,土地成本的差价占有相当的比例。所有权一变,价格陡升,本来就是各地政府想尽办法将土地“变农为商”的最大动力之一,如果农村土地再能以宅基地的名义向住宅市场正式开放,地方政府中的某些人将更有足够的动力与乡镇政府之间合谋,把更多的耕地转变为宅基地投向住宅市场。即使有“最严格的土地制度”,也未必禁得起各种利益集团在主力欲望的驱使下钻墙打洞。
必须承认,目前的城乡二元土地政策未尽合理,小产权市场的日益壮大,并事实形成房地产的“二元结构”,就是其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因此,解决小产权市场问题,必须从土地所有制入手。而面对如此根本性的问题,或许谁都无法轻易给出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或许这就是建设部目前只“提示”不“打击”的原因。 (张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