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这是家庭电话吗?我是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访问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家庭理财意识’方面的调查,很想听一听您的看法,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可以吗?多谢您的支持和配合!”2007年12月21日至24日,本报委托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2007市民家庭理财意识专项调查”全面展开。在这个时间段中,共获取有效样本5207个,覆盖了全市18个区县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
在有“理财元年”之称的2007年,朝夕生活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又对投资注入了多少热情,投入了多少精力?平心静气盘点一下,在一年的激情投资中,北京人的收益到底如何?来自18个区县普通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京城股民基民仅两成报亏。
有人说,2007年是中国人投资理财意识觉醒的一年。身边的成功案例、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让普通市民看到在银行储蓄之外,原来还有这么多“钱生钱”的理财方法。当负利率吞噬着人们的储蓄热情的时候,投资理财却让人们看到“跑赢CPI”的机会。
除了股票、基金这两种2007年提及率最高的投资方式,还有不少市民选择了另辟蹊径。他们或坚守房产、债券等传统理财阵地;或尝鲜黄金、期货、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连结保险等投资领域;更有人甘心涉险,参与地下钱庄集资。
●理财家庭不到四成
“全民炒股”、“全民投资”说得这么热闹,但调查发现,在北京真正参与各种投资理财行动的人只在被访者中占了不足四成。在5207个被访家庭中,“全部银行储蓄”的有1415个;部分投资理财的1798个;全部投资理财的208个;无剩余资产,只能“作壁上观”的1786个。如果只简单地按照是否投资理财划分,切实有投资理财行为的只有2006个,仅占所有样本总量的38.53%。
那么,什么年龄段更容易接受理财的观念?又是谁掌握着一个家庭的理财大权呢?按年龄段分析,26岁至45岁的中青年直接参与理财活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而对投资理财这种新生事物的热情仿佛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递减。在手握家庭理财大权的人中,在多数家庭中起到“钱匣子”作用的女性明显占了优势。根据调查,在2006个参与理财的家庭中,有875个男性、1131个女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八成人2007年没赔本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但真正算起来,投资理财确实让不少北京人尝到了甜头。虽不是人人盆满钵满,起码绝大多数市民并没有因此蒙受什么损失。81%的被访者表示2007年的理财至少没赔,赚到钱的占所有投资者比例的41.4%。
都是没有折本,差距可是天差地别。按盈利水平看,85%表示自己赚到钱了的被访者,平均盈利水平在50%以内。资产翻番、赚到大钱的“幸运儿”只有4.7%。在16.7%表示自己年度理财失利亏损的被访者中,85.7%的损失在30%以内,51%以上巨额亏损的也有2.7%。
●急进保守风格“两头热”
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市民投资也表现出“保守”与“急进”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当被问到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在家庭货币资产的比例时,88.3%的被访家庭表示,理财投入低于家庭货币资产总量的一半,65.2%的被访者投入理财的资金量低于家庭货币资产总量的30%,其中更有24.4%的人只试探性地投入了不足10%。
在大多数人只停留在试探性投资的阶段时,也有少数人毫不避讳地把全副身家押在了理财产品上。这种把自己一半以上的积蓄一股脑儿扔进理财市场的例子,大约占到被访家庭总数的10%。
在各种理财方式铺天盖地而来时,北京人投资理财明显各有偏爱,在我们所列出的9种投资方式中,不少家庭选择了不止一种理财方式。其中选择基金投资的最多,占67.9%;其次是股票,为45.2%;然后依次是投资连结保险22.8%,银行理财产品20%,房产投资11.2%,债券投资10.3%,黄金投资4.6%,期货投资1.1%。令人有些担忧的是,0.4%的投资者竟然铤而走险,参与了地下钱庄的集资。
由于每种理财方式需要的资金量不同,北京人自己在进行理财时,也显示出主次有别。比如,选择投资股票的北京人,投入的资金数量占其货币资产总量的27.39%;基金、期货和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持平,为21%左右;但对于房产这种至今几乎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往往孤注一掷,大手笔地拿出了自己金融资产的42%。
●学历越高收益越好
同样是投资理财,是不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盈利水平越高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调查产生的交叉分组数据,在进行投资理财的2006个家庭中,受过初中文化教育的投资者中有30%赚钱;高中毕业者的盈利比例上升到34.3%;中专毕业37.5%;大专40.5%;本科毕业盈利比例占48.9%,已接近半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则一下跃升到67.3%。
从盈利水平看,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投资者中,16.7%的人获得了50%至100%的高收益。但也许是因为受教育层次较高的人更偏爱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使一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也出现了亏损比例升高的问题。
●物价是理财出发点
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2007年的理财热,我们不难看到市民投资理财意识觉醒所折射出的一些社会问题。在调查过程中,让北京家庭选择“就家庭理财而言,2007年您最关注的问题是哪个”,并且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时,关注度最高的是物价。物价之后,才是股票、基金,之后是劳动合同法和人民币升值。
从全国的情况看,2007年的物价水平从1月份时上涨2.2%一路飙升到11月时的6.9%。在北京,2007年11月的CPI也同比增长了5.3%,柴米油盐涨价带来的直接压力,使家庭理财成为减压的一种方式。
而当股评家们把PPI、CPI等宏观经济术语作为影响股价的新闻,评述它们与大盘走势、紧缩政策、宏观政策之间的契合性时,不少股民在深刻理解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同时,也认识到理财与现实的社会环境、宏观政策休戚相关,开始半路出家恶补宏观经济知识,无心插柳地引发了一场难得一见的经济常识的扫盲运动。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