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三日电 题:守护全民家业 尚需中规中矩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今年六月底,中国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公布于众。与以往不同,除发改委、财政部外,对其他被审计单位的名号,审计署并没有道破。对此,外界曾颇有议论。
就在公众对此事关注度开始下降的时候,本月十一日晚间,中国审计署再次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在八万多字的公告里,四十二个部门单位二00五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都被逐一详尽列出。
从发改委到中科院,从炙手可热的权利部门到被称为“清水”机构的科研院所,在审计面前中,都纷纷“中标”。几乎所有被审计单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违规行为。
小到几十万、几百万,大到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多笔违规问题资金浮出水面。五花八门的违规动作,如开闸洪水,让人“眼花缭乱”。一九九六年以来,通过预算执行审计,中国已查出违规问题金额一万两千九百多亿元人民币,发现经济犯罪案件线索一千一百多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中国已家大业大。违规单位手里的钱,似乎花不完。有的部委,财政专项资金闲置达六亿多元。
正是因为家大业大,不守规矩,必然会分寸大乱。官方规定必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细化预算、提前编制预算”。但还是有个别项目预算执行和部分专项经费管理不够规范。巨额预算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具体项目。这一数字,在有的部委,达到了几十亿元。
有的单位,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政府采购合同,理应招标,却不招标或者招标不规范。几千万元的资金,用途不明。
这次公布的问题,在以往的审计公告中,不少都已有所涉及。但却“屡查屡犯”。对此,有人已产生“视觉疲劳”,见怪不怪。他们认为,利益驱动是“屡查屡犯”的根源之一。
这次审计就发现,某部委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单位巨额资金,给私人企业无偿使用,为其牟利。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有的部门单位、个人钻空子,故意违法违规。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分析说,双轨制,让人可利用现有制度、体制的缺陷去谋取不正当利益。
除法规不尽完善外,中国当前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执法不严。虽然“有法有规”,但经!吧嫌姓撸掠卸圆摺,并逐渐形成一种潜规则后迅速蔓延,一定程度时就形成“法不责众”。
虽然家大业大,但中国还远未达到财大气粗的地步,许多薄弱环节正急需用钱。全民共同创造的家业,理应由全民共享,不能肥个人腰包。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既立,对违反者就应惩处。否则,监管者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有震慑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