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沈嘉)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二十四日举行的北京科博会“中国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上发布研究报告,对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问题做出整体评估,并预测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的新特征。
该项名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和走向》的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处于新的阶段,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展开,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制造业外迁、总部和研发基地内聚,东部地区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
报告评估了中国几个重点经济区域的特点,长三角被认为是以城市聚集互补合作见长,政府联合推进和协调机制、特色鲜明的产业层次等是其已形成的基本经验。珠三角被研究者认为具有开放型异质性合作的特征,其泛珠三角的合作创新模式对各成员的发展将带来新机遇。
与前二者相比,研究者认为,京津冀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型合作特点,东北地区是浅度竞争型合作模式,中部地区是浅度互补型合作,各方面均相对处于劣势的西部地区则是制度导向的互补型合作。
报告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虽步伐不小,但仍有两大问题,一是广度和深度不够,二是政府行政力量太强。
根据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家战略规划,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区域发展会呈现几大趋势,首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其次,大区域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第三,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形成了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的牵引。第四,各类开发区会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最后,新一轮的区域合作会由各地方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企业主导。
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则指出,从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走向来看,有八大关系应予以特别注意,即总体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关系、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地方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