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楼和新马路,这几乎是每一座城市中最能让普通人体会到这轮经济发展的标志。这种繁华的背后,很多地方政府建立起了高度依赖房地产业的财政。但如今,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因为房地产税收下降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苗头。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种种迹象表明,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盈利模式受到市场和政策的夹击,财政增长转型已迫在眉睫。
溢价出让土地、工业用地变成商业用地等等,都能为地方带来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又用之于地方建设,进而带动新的房地产开发,政府又从溢价出让或“土地变性”等操作中获得收益,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但其“软肋”则是:房地产交投火爆、房价节节攀升是维持这种良性循环运行的前提。
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有的沿海省份,随着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空置面积增加一倍多,地税部门取自房地产业的相关税收同比就减少10多亿元,地方财政受到的触动不小。而在房价连续数月下滑的上海,退潮的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导致税收减少40.5亿元,上海市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就减少了19.7%。至于那些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依存度高达40%至60%的市县,房地产打个喷嚏,地方财政就可能感受到沉重打击……
"以地生财"遭遇政策市场夹击 财政转型迫在眉睫
“卖地”拉高房价 抑制“卖地冲动”需收缴收入
杭州:拷问政府"土地营运商"角色
沈阳:财政收入三成来自房地产业
广东:高地价挡不住房地产开发热
评论:土地调控扼“以地生财” 地方财政需转型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