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胡大师杨宝忠,琴技高超,曾为马连良、尚小云、杨宝森等多人操琴伴奏,久已誉满南北。
杨宝忠自幼爱好音乐,曾习文武老生,拿手戏《击鼓骂曹》,鼓法娴熟,不同凡响。成年后因扮相、嗓音等关系,专事操琴,卒以天资聪颖,造诣精深,成为京剧界名琴师。
杨宝忠能自拉自唱,还学一手小提琴,经常演奏,颇具功底。他将小提琴弓指法运用到京胡上,听来别具韵味。早年戏园门前挂有黑地白字木牌,后有改为红线白字或金字黑字者,上书演员姓名及表演剧目,杨宝忠改行操琴后,戏班在头排演员名字下面加一行横字“特请杨宝忠先生操琴”,是当时琴师中鲜见者。
杨宝忠与马连良合作多年,红花绿叶,相得益彰。他操琴不喧宾夺主,必等唱角博得彩声后,才在拉过门时拉些花腔。这样,既主次分明,也给唱角以喘息机会,极尽衬托之能事。有一次,马连良在西长安街新新戏院演出《群英会·借东风》,前饰鲁肃,后饰孔明,由杨宝忠操琴。演到蒋干盗书一折,鲁肃到周瑜卧室放置假书信时,并无唱腔,只有一些做派,极易冷场。而此时杨宝忠用胡琴拉“小开门”,施展绝技,过门越拉越快,与鼓板吻合,极为悦耳,然后由快转慢。这一切与鲁肃各种表情神态配合默契,博得全场观众热烈掌声。杨宝忠在操琴成名以前,即已研究制琴,他以高出三倍的工资待遇,请到著名乐器工人冀振江和他一起研究京胡的进料和制作。发现上等佳品,留下自用,或赠友好;其余大多送到百代公司等处代为销售。当时他所制京胡大部份为京剧内行或票友购去。他制作的胡琴售价比同业高,购者也承认“货高价出头”。
杨宝忠出身梨园世家,从不高傲自大,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乐器行业工人多愿与他接近,取长补短。胡琴制作名手陈绍轩与杨宝忠相交甚厚,彼此常相切磋胡琴制作技术。
某年春节,杨宝忠游厂甸,在旧货摊看到一只老竹笔筒,竹黄厚实。他以重价购得,配于常用拉二黄的胡琴杆上,发音浑厚、明亮,音色异于一般,他爱如珍宝,取名“大董”。其后,好京胡者以有无“董音”成为一时评定标准。杨宝忠在其弟杨宝森演《碰碑》、《洪羊洞》、《伍子胥》等看家戏时,多以“大董”伴奏。
杨宝忠已去世多年,未审“大董”等京胡落入何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