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经济学
文/叶子
经济学文章看得久了,知识没学到多少,歪理倒是听了一堆。比如某位专栏作者一脸恨恨地说,"所有失业都是自愿的"。他的看法很好理解,一个人要是愿意放下身份,找工作是很简单的,一月两三百的工作还没有吗?只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介不一样,于是定位也不同。这不同的定位就造成了对工作的不同要求,如果这要求不能满足,就会出现"自愿"的失业。这失业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罢了。
让我感兴趣的是能否将他的理论推到极限。比如我们可以推导,所有的谋杀都是自杀。谋求可以分为好多种,情杀、劫杀、凶杀等等。如果你不去抢别人的情人,不挣很多钱来让别人眼红,家里不放大额存款,平时又不仗势欺人,不去治安恶劣的场所,不玩高危险的游戏……简而言之,你把自己变成一块木头,那么就永远不会被谋杀了。举个详细一点的例子,假设某人的财产数和惹来杀身之祸的概率之间存在一个函数关系,当他增加一定数量的财产时,就会想到惹来杀身之祸的概率也提高了。如果他是风险回避型的人,那么按照定义,会将许多钱放在避免杀身之祸上,比如买保险,雇保镖,修铁门,广积粮,深挖洞等等。再假定这条被杀函数是递增函数,极限是被杀,而避杀函数则是条递减函数,极限是无风险。于是在边际上必然存在着一个最优点,该位仁兄拥有的钱财数应正好适合这个点,否则都是得不偿失。多了的话用在防杀上的钱比赚的还要多,是赔本买卖;少了的话,又没赚自己该赚的钱,是傻冒。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所有谋杀并不是被杀,而是自杀,因为其实是主人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不同风险偏好下的理性选择。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