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历史最悠久的流行音乐排行榜———诞生于上海的东方风云榜即将迎来新一届颁奖。在角逐十大金曲的88首候选歌曲中,超过1/3的歌曲出自上年度首度发表单曲或专辑的新歌手,新面孔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
新人辈出,看似喜人;然而,综合近期各大音乐榜的评选结果,音乐界、唱片业人士不喜反忧。他们认为:新人“换茬”速度如走马灯般,大多却系“一片”甚至“一曲”成名,真能在歌坛留下印记的少之又少。
“流星”泛滥 “恒星”匮乏
“东方风云榜举办14年,第一届获得‘十大金曲奖’的歌手,如今一半以上已在唱片市场消失!弊噬畹缣―J、SMG音乐部副总监韩磊表示,内地歌坛多“流星”、少“恒星”的状况已持续多年,“新星”冒得快,“凋谢”得也快。
反观欧美和港台歌坛,常青树比比皆是。如获得第49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男歌手提名的保罗·麦卡特尼,以“披头士”乐队成员身份进入歌坛已超过40年。在港台,走入不惑之年的“四大天王”仍保持着一年一张唱片的发片速度。周杰伦如今声名如日中天,算算他进入歌坛其实也有10年了。韩磊认为:“老歌手长葆青春,新歌手不乏实力,这样的歌坛才是良性发展的歌坛!
打造歌坛中流砥柱
上海星岸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虎表示,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避免“流星”泛滥,考验的是唱片公司对歌手的规划是否到位、歌手本人的素质准备是否充分。无论是唱片公司还是歌手,心态都很关键,不能指望一曲成名或一夜蹿红。
音乐节目主持人曾晓萌认为,年轻人进入歌坛如果只想做明星,衣着光鲜、前呼后拥,一旦挥霍完黄金年龄,就难逃沦为“流星”的命运。只有精于练功、不断学习,才可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对于唱片公司来说,签下一个当下人气正旺的“新面孔”,四处商演、代言、出演影视剧,固然可以短期内捞一票。但如果缺乏长远的规划,就不可能培养出蔡琴、费玉清那样能积累80甚至100张唱片的歌坛“常青树”。当大众短期的注意力被透支,对新生代歌手的审美疲劳便不可避免。
观众口味需要引导
呼唤长效“造星”机制的同时,专家也指出,内地流行乐的发展尚属“初级阶段”,唱片市场的受众也以年轻人为主,欣赏口味较单一,跟风现象也较严重。而在欧美,虽然目前主流流行乐类型以嘻哈、说唱等为主,但蓝调、乡村、爵士等音乐类型都有一席之地。是纯粹追随大众口味,还是不断引导、培养大众,也是内地歌手、唱片业人士必须思考的问题。(作者:施晨露 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