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是造星的平台,但也是“口水仗”的高发区,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不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对于丹解读《论语》心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由此带出了一个话题:向大众传播经典要有资格。
谁具有这样的资格?同样在“百家讲坛”走红的“明星教授”易中天先生昨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起即将出版的《品三国》(下),他表示对15日在上海书城举行的签售充满了期待,叮嘱记者代他向上海读者问好。
谁来认定这个资格
易中天教授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朱维铮先生的敬重,称朱维铮先生人品和学问都是一流的。他认为,《南方人物周刊》发表的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向大众传播经典的资格”。他说:“向大众传播经典既然需要认定资格,那么,我想顺着说下去,也问三个问题:第一,谁来认定?第二,怎么认定?第三,现在咋办?”
随后,易中天教授就这三个问题又逐条进行了阐述。先说谁来认定。易中天教授指出,这篇报道中说:“这个问题我们最好抛给专家!蔽也恢勒馐遣皇撬怠安槐厝ノ蚀笾凇。我愿意以最大的诚意,相信这话的意思只不过是“不妨问问专家”。不过即便如此,也还有一个问题:什么专家?我的看法,既然是“传播经典”,就必须包括两类专家:经典专家和传播专家。只问经典专家,不问传播专家,那结论怕是不会准确的。
听专家还是听大众
易中天教授认为,经典专家和传播专家,平时是生活在两个不同领域的。他们的意见如何表达,这是一个问题。他们的意见如何统一,这又是一个问题。如果他们的意见不统一,又该怎么办,仍然是一个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比如成立一个“经典传播资格审查委员会”,通过投票表决来确定传播经典的人选。不过这也仍然有问题。比方说,这个委员会由谁来组织?谁有资格组织这个委员会?入选专家的资格要不要认定?如果要,又由谁说了算?还有,这个委员会,恐怕不能只有经典专家和传播专家,还得有大众代表。因为传播经典,原本是面向大众的。只问专家,不问大众,不合适吧?那么,大众的代表又如何选出,总不能由某某人自封,或者全体大众都参与。这也需要有一个办法。
资格认定前要不要传播经典
易中天教授还就此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就是资格认定问题解决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办?他说:“是不是应该立即停止经典的传播,等这些问题解决了再说?这大约也未尝不可。为了经典传播的严谨、准确、高质量,等一等又何妨!只不过,我想杞人忧天地多问一句话: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解决起来旷日持久,是不是就永远不再传播经典了?”
他认为,媒体既然负责任地提出了“向大众传播经典的资格”这个问题,相信一定会有答案。没有答案也不要紧,还可以组织讨论。组织讨论这样严肃的问题,也是媒体的责任呐!
对待批评心态要平和
不可否认,易中天走上“百家讲坛”后,以独特的“易”家之言的解读,让历史更加有趣、贴近,多了些平民色彩。当然,也随之引来不少批评,更引发了学术与畅销书、学者与大众、文化普及与文化娱乐化等一系列争论。对此,易中天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各种赞誉和批评。他说:“电视这种平台会同时放大你的优点和缺点,有人非常喜欢你的同时,肯定有人非常讨厌你。被人批评或者攻击,我觉得很正常———这表明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是和谐社会,什么人都能活得很好!
此前《品三国》(上)出版后,曾有学者提出:这部书是电视节目的文字记录稿,文字非常粗糙。易中天教授承认,《品三国》(上)其实是先写书稿再录节目的,当时确实写得比较匆忙,没有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地打磨。不过,下部就完全是以书稿的要求来写,全然没去考虑电视怎么录,花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多一些!疤乇鹗墙崾锊糠,头特别大,原来想写得简单点,后来就刹不住了。如果延伸开去放开写,还能再成一本书!
前浪不断变新浪
今年央视“百家讲坛”力推的主讲人,是“海选”出来的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今年3月11日,易中天客串了一把主持人,跟王立群做了一个访谈节目,两人借用赵本山的小品,自嘲是“公鸡中的战斗鸡”。讲历史本来是历史系老师的事情,他们是下蛋的母鸡;但易中天和王立群都是学中文出身的,也讲历史了,公鸡也下起蛋来了。玩笑归玩笑,易中天教授却不认同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严肃地说:“我自己的评价是:不务专业!
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已有媒体报道,王立群将超过易中天。问易中天是否担忧自己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他机智地回答:“我在去年新浪网举办的2006年度文化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说了一句获奖感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不断变新浪。这个‘新浪’很多人理解为只是指新浪网,其实,我是一语双关。我是肯定会变的,至于怎么变?变了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把读者和观众放在心上
《品三国》(下)将于4月8日在北京举行签售。易中天教授告诉记者,4月5日他将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主会场与媒体见面,这次他是有备而去的:“除了八卦和隐私,什么都可以谈!辈还,他叮嘱记者先代他向上海读者问好,去年上海书展上签售《品三国》(上)的场面他还记忆犹新。他说:“我和上海是有缘的。上海读者一般比较理性,他们对我那么热情,让我特别惊讶也很感动!
从“百家讲坛”走到今天,易中天,一个当年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大众文化传播者。问易中天,在众多主讲人中他胜出的优势是什么?易教授脱口而出:“我懂得我们人民群众的心,我始终把读者和观众放在心上!(记者 姜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