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文坛很热闹:沉寂许久的王朔从跳出来痛骂“80后”作家,到自爆曾沾染毒品,又指责杨澜丈夫是骗子,一次次引来各种评论,也成为媒体连篇报道的焦点。
最近,80后写手韩寒在博客上以《王蒙的敏感和虚伪》为题,又向著名前辈作家公开发难;紧接着,媒体“爆”出王朔与韩寒“惺惺相惜”,并将在一起举办新书发布会的消息,韩寒又宣布新书将推迟出版,还连带爆出和歌手金莎的绯闻……
是真?是假?读者面对一堆热闹的信息如入“云里雾里”。业内人士出来“揭秘”,这是两人联手出版商共同为新书的上市“暖场”。难怪有网友留言嘲讽:“图书界把娱乐圈里的‘潜规则’来了个‘拷贝不走样’!”
新书登场 骂声开道
一位出版界人士为记者细数了当前新书运作“炒作”的几种典型手法。其中,“开骂”,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最省钱省力见效又最快的一招。籍籍无名的文坛小辈,在骂过几个权威、名家后,一来可博得个“不惧权威,颇有创见”的“美名”,二来也打开了知名度,然后顺“风”出一本书,便是顺理成章了。已经成名的作家,要在新书出版前让众人重新聚焦自己,常用的办法也是开口骂人。而且,最好专挑名人骂,不管名人接不接招,有了“后续报道”就能炒上好一阵子。
业内人士指出,当严肃的文坛论争、文学批评演变为“见人就咬”,对文学自身的繁荣和发展不利,对营造文学的创作环境更是有害而无益。如今越来越多的出版商、作者、读者热衷于关注热闹的纷争,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图书、作品本身的质量。
印数掺水 榜单失信
《人性的弱点全集》封面上赫然写着:“继《圣经》之后的第二大畅销书”、“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决不找借口》1版1次印刷版里夹着一张书签称“上市1月即突破50000大关”……在书店随便翻开一本“畅销推荐”柜台上的书,封面上印着“全球畅销”的广告,版权页上的印数高达50万册、100万册,都不足为奇。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表示,眼下的图书市场叫人看不懂,没见过名头的作者写本新书,动不动就宣称发行100万册!跋衷诠诘耐际橹饕⑿邢矍蚴潜本、上海、广州、中原地区和沿海城市,100万册书涌入这块市场,要多大的消化力?《品三国》的印数也不过180万!背霭嫔汤枚琳摺按又谛睦怼,虚报图书发行量,造成热销假象。现如今,图书印数已无法成为判断图书市场反应的标尺。而那些如“雨后春笋”般的畅销书榜单,也不知不觉成为图书销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托儿”了。
书外“功夫” 有害无益
近年来,出版界“潜规则”的盛行,使图书市场呈现出泡沫化的繁荣。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近20万种,如何在众多新书品种中选择重点,就全凭买家卖家的“火眼金睛”了。对于经销商而言,帮助其判断的主要资讯大部分来自媒体的推介,宣传多、有“卖点”、关注度高的图书,书店会积极上架推广,而更多图书尚未进入公众视线就被匆匆撤下了。一位书店营业员告诉记者,现在图书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想在货架上多停留几天,就需要不断有“保鲜”的招术。
一位出版界人士指出,“潜规则”使很多未必有真正文化价值的图书占据了有限的图书销售空间,挤压了那些具有内在价值、但缺乏所谓“卖点”的图书的市场空间,这对提升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是不利的。功夫在书外,给出版界带来的只有虚浮、无序和恶性膨胀的氛围。少一些文化垃圾,多一些能够历经时光淘涤的作品,才是出版人应该担负的责任。(记者 姜小玲 实习生 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