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三日电 题:让杨丽娟“泯然众人”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一个追星女青年为见偶像赔上了父亲的生命,赔上了自己的青春,让全国媒体陪着转,这本是一大怪闻。围绕此事的最新消息、综合评论已多,本不应赘言。有人说,社会浮躁使然;有人说,青少年心理救助机制亟须建立;有人说,家庭、学校、社会应各负其责;有人说,媒体对此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似乎各有说辞,似乎人人有理。让人想起几年前马家爵案出来时,上述四条意见也无一例外被放大。
马家爵与杨丽娟,事情不同,人物各异,但探讨根源时大同小异,足以说明社会在对待青少年问题上的足够重视和不够深入。
其实,杨丽娟的事情不是今时今日发生的,至少去年就有报道,只是那时杨丽娟还没见到刘德华,那时杨父还未跳海身亡,所以也就没有构成轰动事件。从马家爵到杨丽娟,青少年心理健康多次被人重提,但真正从中获益的青少年比例仍然很少,是不是说明社会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没去做呢?
其次,杨丽娟居然为了十三年前偶像偶一入梦从此辍学,那时她是不是违反《义务教育法》姑且不论,却没有人真正帮助那时尚年幼的杨丽娟从梦中走出来才造成了今日的悲剧!笆暌幻巍苯裉旒干庠鹑盟叱隼刺负稳菀!工作、学业、经济来源、亲人……这些在她见刘德华之前或许都还能在心里的天平上与偶像平衡;但见完之后,偶像坍塌,随之种种不合意处随之涌上心头,转而失落、愤怒、仇恨从心理学上讲也是自然的事情。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与杨丽娟心平气和地对话,没有人帮她矫正心理畸形。
今天事情似乎已经起变化了,大家关注的是杨丽娟的机票是谁出的、港澳通行证怎么特批的、还有人向她求爱、还有人要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充分展现了现代人善用社会热点炒作自己的才能。很难说媒体低俗,因为读者大众谁也难免低俗,这些都是街头巷尾的谈资。
十几年前有人为了偶像辍学,二十几年前有影迷为了偶像结婚自杀,今天很多孩子哼着周杰伦的歌,却不会从心里真正管他的女友姓侯还是姓蔡,也许正是时代的进步。
听说杨丽娟又取得了去香港的通行证,听说刘德华“最后一次”回应此事,但愿没有下文,就让杨丽娟把她的梦留在心里吧。这个社会总有些人不同于凡人,刘德华的歌迷有些异常也不奇怪,就让杨丽娟“泯然众人”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