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二十年一梦红楼,二十年出个林妹妹。从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至今,两个二十年,两代人相继谢幕。到如今陈晓旭的出家,为后二十年对林妹妹的诠释划上了一个感叹号。而即将出世的第三代林妹妹或许已不在我们的审美范围之内
★ 本刊记者/孙冉
《红楼梦》是个无底洞,一入误终生。
其中,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中,宝黛斗嘴,有这么一段:黛玉道,“我死了呢?”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最终黛玉撒手红尘,宝玉悟尽好了,倒是了却了那段“金玉前缘”。
当年,陈晓旭演绎林妹妹的时候,年仅18,正花样年华,宝黛那段“金玉前缘”多少看得有些懵懂。但她却在当年的日记中写道,已经把演黛玉作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种使命似的夙愿。
林妹妹戏里这个痴人,最终让陈晓旭全情投入的诠释。这一入戏,再回首二十载匆匆过隙,红颜老矣,如今的陈不仅看透了“金玉前缘”,还跟着悟出了人间好了。
2月23日,正月初六。陈晓旭在长春落发,遁入空门,这一消息令听者无不唏嘘。二十年来,没有人把陈晓旭当成她自己,她已经和那个时代的《红楼梦》一起进入人们的收藏夹,承载着那一代人对于林妹妹这个自由女性的所有诠释。
如今,陈的出家,与其说是一个时代林妹妹谢幕,不如说是那个时代对自由女性的诠释已经过时,已然作古。
林妹妹拿得起放得下,而世间多是看不透的人。陈对此已是早有预料,她对身边好友说,一切并无所谓。
3月2日,记者来到陈之前的公司里。她的痕迹正在消逝,办公室里一桌一几,供着观音,林妹妹的剧照已被取下,却像极了大观园内的妙玉栊翠庵。工作人员说,这里还有新人要来,不好长久空着。
陈的老公郝彤更是个看得开的人,《红楼梦》里甄士隐同疯道人出家,其妻封氏哭了个死去活来。而这一位不仅乐得道喜,还要紧随其后,也要出家。
夫妻双双携手遁入空门,古今罕有,亦喜亦忧。
记者问及他与陈晓旭何时结婚的,这个男人,先是一怔,然后说,忘记了。
“说不定我们就是一个人”
男人比较健忘,而让一个女人忘记自己的过去却颇难。
陈晓旭曾多次表示:自己在演林黛玉这个角色上,可能在外形与演技上并不拔尖,但在气质上是最贴合的。而这些在她早期的生活轨迹中竟都能找到种种相似的印证。
在她出生前,母亲曾梦到一位老人,说将要生一女儿,取名为芬,后因生在凌晨,就取名晓旭。长大后的陈才知道芬是南方的一种香草,由此开始相信前世今生。
12岁陈就开始读《红楼梦》,早年读古诗激发的想象力和放弃舞蹈后身体的静止,在这部著作中爆发了。她开始在日记中写诗,满纸悲天悯人。15岁发表诗作,虽没谈过恋爱,写的却全是情诗。
3年后,陈晓旭成为了辽宁鞍山话剧团一个不起眼的小演员,没演过任何重要角色的她,毛遂自荐地进入87版红楼梦剧组。当导演说 “不能演林黛玉,还可以演晴雯或者惜春”,她说那我就回鞍山去,“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个女孩的角色!
陈心中的黛玉,是一个真实的女人,敏感、多思、不谙世故。寄人篱下的自卑感使她对一切充满戒心,而孤傲的个性又使这种自卑上升为强烈的自尊。
这个女人经常被历史误会,她保卫着做人的尊严,不流于世俗,被人们理解为孤芳自赏。她随时向虚伪开枪却因此树敌太多。
经过几轮筛选,在最后一轮定角面试时,陈着一袭蓝裙,以自己理解的黛玉面容出现在众人面前,与她一起的还有另外3名候选人。陈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柳絮》,她83斤的瘦弱身材和几分病态和忧郁的脸,最终打动了王扶林导演,后来也打动了观众。
当导演开始宣读角色名单,陈晓旭在心里几乎与导演同时念出:“林黛玉——陈晓旭扮演!
王扶林后来表示,选中陈是因为她诗人的气质与黛玉的吻合。作为导演,王对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并不乐观,他评价在刚刚经过文革的80年代,一个小姑娘,读过《红楼梦》,还会写诗,并不多见。在来剧组前,陈已经熟读了两遍《红楼梦》,笔记也做了一大本。而其他演员大部分对《红楼梦》还很陌生。
陈晓旭之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能够在上万名竞争者中得到林黛玉的角色,也是因果缘分。十几岁时,我就开始理解她、感受她,还把她的诗抄写在日记上。如果追溯到前世,也许会更奇妙,说不定我们就是一个人呢!
这句话,成全了陈晓旭演绎林妹妹这个角色的终生夙愿,也差点耽误了她一辈子。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