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7日电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梁昌新今天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共事业的民生问题,提出并落实名校办分校、名医院办分医院,实施“一老一小”的医疗保险,以及推动很多大型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更多投向通州、亦庄等三个新城的建设等。
梁昌新是在“北京市公共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做如上表示的。他说,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共事业的民生问题,在全国一直位居全列。他从四个方面简单介绍关于公共事业的民生问题情况。
第一个,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专项规划,这个规划首次把社会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职责第一次以规划的形式形成政府的议程,这个规划其中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这些内容纳入到了社会公共服务范畴,明确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在活动方面主要的职责。
第二,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对社会公共服务以分类管理,根据国际的惯例,把社会公共服务分为三类,一类是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像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是基本的公共服务;褂幸焕嗍欠腔镜纳缁峁卜瘢窀叩冉逃,有收费,但是收入可能补偿不了成本,依然需要政府的投入。对不同的类别,基本的社会服务政府要不断地加大投入,给予支持,对于非基本的,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满足需求。
第三,我市提出一个机制的政策,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要建立政府投入的持续的稳定增长机制,特别是第一次以规划的形式明确我市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政府的职责。像06年投资32个亿,今年市政府在投资40个亿左右,比去年增长了20%左右。社会公共服务政府投入,一个向农村倾斜,一个向弱势群体倾斜,再一个向社区群体倾斜。更多关注基层的涉及到民生的问题。
第四,关于五个倾斜方面,政府投入主要做几个事情。一个是对社区医院,很多媒体都知道,规划建3300个社区的中心和站,对区域进行覆盖,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方面,研究相关政策,从区域覆盖角度,加大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资源比较短缺的问题;在文化角度方面,按照区域覆盖角度,到2010年之前,北京市广播电视能够达到户户通的目标。提出的政策比如“一老一小”的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纳入到政府的医保范围;在社会公共服务空间布局方面,提出了几个概念,一个是规划总量,二是盘活存量,三是优化增量,四是提高质量。一个是规划总量是什么概念,北京市提出对于公共服务要区域覆盖。二是盘活存量,首都的文化、卫生、资源方面发展很广泛,但是有的地区优质资源比较多,远郊区县优质资源比较小,我们要引导优质的资源向农村转移和倾斜。
北京市提出名校办分校,名医院办分医院,通过管理、软件、实施的转移,向农村地区逐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现在有五所名医院办了分院,比如积水潭医院在回龙观办了分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还有一个优化增量,北京市现在规划有三个新城,以后很多大型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更多投向新城的建设,像通州、亦庄等地区我们研究相关的政策,在政策方面,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优先考虑新城的建设。提高质量,社会公共服务归根到底在于提高软件的水平,硬件建设再好,关键在软件,所以在管理方面,在软件建设方面,在人力资源支撑方面我们研究相关的政策,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均衡,不仅是硬件均衡,软件也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