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周末开始,到十月结束,09赛季的16支中超球队即将在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
中国足球的1994年是非常重要的,那是现今很多体育传媒的从业者进入这个行业的重要时机。因为有那年的甲A,很多地方的电视台有了体育部,报纸开始扩了体育版,本人也是在那年的越秀山买了张球票,看了场广州打四川的甲A比赛后,第二年幸运地成为一名办到联赛采访证可以免费看球的记者。
当时的工作是每场球在场边候着,争取能在赛后单独采访到彭伟国或者是东较场的黎兵马明宇,也颇为惊奇地看到谢亮和张达斌拿个麦克风手舞足蹈地讲球,当时还听不太懂,但感觉他们的粤语讲球像是球员踢球时场边两个不知疲倦的摇滚乐手的情形,和比赛非常的和谐,现在偶尔遇到他们,模样依然保养得青春但是很少听到他们讲球了;还有詹俊,现在在新加坡上班的英超解说专家在1998年和我在广东台上班时是同事,当时人手很紧张,整个体育部的人还不如现在许多科组多,詹老师很多时候要充当摄像,他在下雨的时候工作习惯穿一双塑料半高筒水鞋,黑色的,从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都很流行的那种,他摄像如今天的解说一样专业,没听说过他的镜头虚焦。
但是今年,中超有了如发展火爆的CBA一样的外援3加1政策,有了著名美国品牌服装赞助商的据说每家俱乐部500万元的年均投入,也有了央视转播的回归,我们的体育频道也会在周末提供两场以后可能还更多的比赛直播;但是这还很难说是一个中国足球很好的开始,亚冠联赛看起来场面还不错,那是因为亚足联不知从哪儿搞来了2000万美元来发给各支参赛队,据说冠军会有229万美元的收入。
而我们今年的中超显然还是“差钱”的,没听说哪支球队挥金如土买外援,更多听说是某个球员开价80万人民币,最后另一支队花60万买了三个同类型球员,更多的是无法交易。很多还可以踢出状态的球员将面临无球可踢,比如广州足球的戴宪荣和杨朋锋,他们好像面临了一些和俱乐部关系方面的问题,但根源其实还是钱,是谁花多少钱来买的问题。
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以前说恐韩症现在流行上网看视频的2009年,中超就要开始了!
当年曾经号称8000“足记”,而上两周,《中国足球报》关门了,而在这之前,《南方体育》、《球报》也都在前面的某些年关门了,某些因为发牢骚而成为名记的哥们现在还是哥们,而且也不能免俗地成为某些大网站的体育版重要人物,日子好像没有变得不好,真不知道说这个年代好不好。
回想十年前,还是有很多人对当时不满,以前骂戚务生现在批评山东队,中国足球的江湖里永远有让大家不满的东西。
现在中超呼吁关注85后,这些20出头的人是希望能够撑起中国足球的人。
他们能吗?
以前我喜欢范巴斯滕现在我喜欢梅西,那个时候看球的人都会有喜欢看的球星,但中超的舞台上会冒出这样的角色吗?
不知道。
套用一位名家的话:中超现在所处的,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