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2日晚感动世界的开幕式后,3日上海特奥会比赛全面开始。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有没有必要办特奥会?有! 简而言之,这是中国为履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行动,在人文层面凸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再而言之,这不是短短十天的一次体育比赛,它体现了中国政府发展智障人士等残疾人事业的努力和融合的精神,是中国984万智障人一次难得的节日,一次展示自我、融合社会的机会。 进而言之,这是众多中国民众的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需求,一种强大国度国民的自信包容的展示,一种千年礼仪之邦的道德文化的再现。 特奥倡导的平等包容、尊重人性的精神,是中外文化共同的财富。用影视明星成龙的话说,中国文化中本来就有这种“特奥精神”——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精神内涵。 《礼记•礼运篇》中,就提出了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天下大同”思想。 在中华民族毕路蓝缕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传统美德也薪火相传。中国的慈善文化,多次吸取了外来营养,远如汉朝时期佛教正式传入,近如晚清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终归于一个共同的人性目标。 当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勇敢地宣布自己家里有个智障姐妹,进而创办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这何尝不是呼应了中华典籍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 从古代的族田、义祠、善堂,到新中国建立后的五保户、福利院,都体现着这种人性光芒。 然而,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约束,在大多数人还为糊口而努力的时候,我们无法奢望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创造更多的精神文明生活。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某种意义上显得是那么严峻而实际。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人民迸发了他们长期以来的爱心,不仅是为了帮助,更是自我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的一种需要。正如篮球明星姚明和音乐家谭盾所说的,他们从特奥选手中得到了很多。 并不仅仅是在特奥会这个特定时期,在上海等很多中国城市,捐赠、看望、义工,已成为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通过特奥会,这种生活方式也将得到极大范围地推广。 事实上,很多对中国并不了解的西方人,通过特奥会,被中国所感动。 加拿大人凯茜陪着智障女儿来到上海参加特奥会,几天下来,她非常激动地说:“说实话,我真的没想到中国对特奥运动这么重视!感谢上海,我想他们一辈子都会记住这里……”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想短时间具备西方高福利国家健全的残疾人保障体系,并不现实,但中国人一直在努力,无论是政府,民间组织,还是个人。 正如国际特奥会主席施莱佛说,庞大的中国面临很多重要任务,比如经济发展等等。他也曾担心残疾人事业被忽视和淡忘,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如此盛大的特奥会,“中国为世界做出了榜样!” (记者:肖春飞 树文) |
|
|
||
专题: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
图片报道 | 更多>> |
|
10绉掑悗 椤甸潰鑷姩璺宠浆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缃戦椤?/a>
鎮ㄥ彲浠ュ幓杩欓噷鐪嬬湅~
|
|
每日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