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国奥前45分钟上演的是一出真正的“羊城惨案”,那么下半场知耻后勇也可以被称为一曲“英雄赞歌”。哪一面才是真实的国奥?这个问题也许已不重要。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正好清晰折射出杜家军的现状和未来。
1.海选无益
除了3名超龄球员和后防大将戴琳,杜伊昨天开场舍弃了长沙之战的7名主力。如此大的换人用意很明确,继续考察球员。不过,塞尔维亚人根本没想到,他的这个新阵型险些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上半场30分钟内,国奥替补阵容丢盔弃甲,在美国人凶悍、快速的进攻下,国奥连丢三球。体育场看台上,愤怒的球迷甚至喊出了从未有过的响亮口号,“杜伊下课!”
为什么会突然崩盘?杜伊赛后的解释是“部分队员态度有问题”。但冷静分析杜家军历史上这段最悲惨的45分钟,不难发现球员实力不济。以及糟糕的磨合,才是溃败的根源。如果以下半场主力出场后的表现作为衡量,这个对比更加明显。上半场大多数杜伊考察的球员,能力根本达不到国际大赛的要求。在付出了一笔惨痛的学费后,或许杜伊应该明白一点,花时间浪费在所谓海选、考察上,实在毫无意义。
2.技术出路
中美长沙之战,国奥主力粗糙的个人能力和生涩的配合,遭到外界普遍批评。对于未来国奥何去何从,无论媒体还是专家,建议也五花八门。不过,昨天的中美次战下半场,国奥给出的一个现实版的答案,令人眼前一亮。就是大胆启用技术型球员,走点面配合的道路。
在面临0比3的绝境后,杜伊中场开始不得不频频走马换将。而随着朱挺、姜宁、王晓龙等技术型球员的出场,原本碌碌无为的杜震宇、卢琳
也变得重现生机。国奥如同一部上了油的机器,慢慢转动起来。漫无目的的长传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频繁的跑位、短传渗透,无论是卢琳助攻朱挺的进球,杜震宇的灵光凸现,还是王晓龙那个千里走单骑的神来之笔,都建立在出色的技术之上。一场艰难的“劫后余生”,再次说明一点,技术型球员才是国奥提升实力的“经济增长点”。
3.真实杜伊
一年前,同样在越秀山体育场,塞尔维亚人杜伊科维奇成为国奥新任主帅。杜伊的处子秀国奥一球击败喀麦隆。时隔一年,离奥运会仅剩下230天左右的时间,国奥的表现自然无法让球迷满意。不仅仅是两战主力缺阵的美国国奥队,国奥却无法取得一场胜利。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相比一年前,杜家军的比赛“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给人印象深刻的突破。
技战术指导方面的欠缺,无疑是杜伊过去一年最大的败笔。不过,正如昨天的中美次战,杜伊也呈现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即便上半场国奥堪称完全崩溃,塞尔维亚人仍然毫不放弃,一手导演了一场后发制人的好戏。从下半场的调度和换人看,杜伊的临场指挥确实有一定功力。而更让人称道的是,中场塞尔维亚人依然在向队员灌输必胜信念,国奥也随即打出了《士兵突击》中强调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昨天,一个真实的杜伊,就站在球迷面前,毁誉参半,任由评说。
(记者 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