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4日电 台湾当局援助海地的八千三百公斤大米,在今年四月被发现严重变质,引起国际粮食济贫组织(FFP)的关注。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台湾当局第三批送往海地的援外白米中,共有10袋产生变质的状况。台当局“农粮署”随后进行调查,发现此批白米是由云林某碾米场所负责加工。
但该碾米场负责人到“农粮署”作笔录时表示,加工的援外白米不但经“农粮署中区分署”检验合格,还经远东公正行公证。加工过程采一贯化作业,并无添加其它的异物。
据悉,这批大米送往海地时已经超过三年之久,而国际间买卖食用白米所存放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专业人士认为,大米存放时间越长,黄曲毒素的产生机率就越高,加上在海运的过程中接触湿气,这批稻米发生质变的机率就会更大。
据了解,多年以来,台当局都是以超过3年以上、岛内淘汰且用作饲料的过期米当作援外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