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一月十五日电 题:上海台商生财有新道 总部型业态渐具规模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农历“金猪”年将至,就在大陆沿海地区不少台商纷纷宣告“西征”或“北伐”的同时,生财有道的上海台商也在运用智慧和谋略,或“扎根”或“漂移”,希望拓展一片新天地。
刚刚过去的二00六年是大陆“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最新统计显示,去年上海批准台资项目五百一十七项,实现合同台资二十二点二亿美元。当年,上?诎抖蕴ń隹诿骋锥畲锒傥迨说惆艘诿涝,同比增长两成,再创历史新高。在沪台经贸保持高速成长的同时,上海台商也在悄然发生结构性变化。
“漂移族”胸有成竹
如果说,几年前有些台商想“跳出”上海,考虑的是降低加工制造业的人力和能源成本。而今,上海台商中新兴的“漂移族”,则更多的是“嗅到”了大陆“十一五”规划的新动向,希望立足上海,进而布局大陆。
过去一年,沪上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的知名台企,大多忙着赴大陆中西部的成都、武汉等地布局,而那些乐意“北漂”环渤海经济圈的台商,则是出于对物流优势的考量。紧跟大陆“中部崛起”等新战略、新政策,也是这些“漂移族”从不回避的重要理由。
此外,众多早年投资上海二、三产业的中小台企,对是否需要“西征”和“北伐”也显得胸有成竹!白怠北灰恍┑蹦旮业缴虾!俺泽π贰钡奶ㄉ淌游质。一位在沪经营旅馆业的台商,已赴中部投资环保能源开发;更有一位女房地产商,转到环渤海经济圈,成功“移植”了家乡澎湖的花生加工业。当然,这些另辟财路的“漂移族”,绝大部分并未放弃上海的“根”。
“扎根族”比拼实力
如今专注“扎根”上海的台商,善于韬光养晦,拼实力、潜力。从出口创汇看,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摘得上海企业出口额“状元”,去年其出口额预估达一百五十多亿美元。而英业达、中芯国际的业绩也是“节节高”,登上了“上海出口大企业”榜单。
上海台办研判,台资“总部型业态”已在此间渐成规模。其依据是,去年特力、旺旺等一批台湾知名集团在沪设立了地区营运总部,长荣集团在浦东的总部大楼也于年内建成。此外,还有不少大企业陆续来沪考察,酝酿未来的总部计划。
引人瞩目的是,备受两岸关注的台湾集成电路制造业(IC)进驻上海的“热风”依然未减。上海台办披露,去年不仅有四十多家台资芯片设计、软件设计和电子产品设计的公司注册设立,且台湾IC设计业向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集聚的趋势还在增强。
去年刚刚“扎根”上海的五百余个台企项目中,投资五百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超过一百十个,知名企业如恭硕电子、明基电通等。专家分析,随着两岸民间对“三通”直航和货币直接兑换等呼声越来越大,预期在“十一五”期间,无论是“扎根”还是“漂移”,台商在上海都能寻得一番事业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