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八月二日电(记者 耿军)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殷存毅在此间指出,大陆经济发展转型将会对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产生影响,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转型和空间上的转移,是台商面对大陆投资环境变化的两个调整趋向。
殷存毅是在此间召开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上述问题的。
殷存毅说,大陆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同时整个经济发展环境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不得不进行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核心的发展转型,由此产生的投资环境的重大变化,将会对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产生影响。
殷存毅指出,台商在大陆投资所呈现的空间分布高度集中、多为成本降低型加工制造业投资这两个特点,使得台商大陆投资在大陆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较大冲击。
由于交通、经济、人文等综合因素,台商投资的区位选择大多集中于闽东南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殷存毅提供的数据显示,仅两个三角洲地区的台资项目、协议投资额和实际到资额,就分别约占大陆台资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三点七八、百分之七十五点五和百分之八十七点三。据台湾学者估算,二000年和二00五年台商在大陆台资制造业的金额,分别约占同期台商大陆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和五十。在制造业中约三分之一是传统制造业,余下三分之二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高的、即有关设备或器材的价值较高的所谓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是决定加工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殷存毅指出,在大陆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土地和劳动力要素资源的低成本状况难以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许多地区已无多少可供使用的工业用地;台商较为集中或看好的地区,又是率先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有关政策及资源倾斜已经或将要发生变化,有的已提出“从制造向创造转型”的发展战略;有的实施“腾笼换鸟”策略并提高资本进入的门坎。从二00二年以来台商实际到资额就一直呈负增长状态及台商大陆投资增长趋缓均表明,现有的投资模式已成长乏力。此外,大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也会对台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一定的压力。
殷存毅分析指出,台商仿照西方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模式制定的两岸产业分工模式,把大陆仅界定为加工制造基地。近年来,台商企业在大陆设有研发部门的开始增多,但“研发”的内涵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且三者在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上依次递减,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研发活动主要集中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实质上是某种技术的实用化,而技术来源仍主要由台湾母公司所掌握。
殷存毅认为,台湾企业要摒弃旧的两岸分工观念,将两岸分工由生产制造分工升级为研发创造新分工,否则就难免导致其发展空间萎缩的问题。
“大陆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发展转型会呈现出空间的不均衡和地区落差,台湾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陆仍有生存发展空间”,殷存毅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大陆的部分台资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将不能不进行空间布局的调整,而部分台资企业将调整其两岸分工策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来提升其产业技术层级,这构成了台资企业因应大陆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