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七月二十二日电 题: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任重道远
中新社记者 罗钦文
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区域的先后形成,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
而今,随着“海峡西岸”概念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启动并全面推进,这个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的经济区,已经呈现巨大效应,加速福建的繁荣与发展,推进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协作。
福建发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福建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这表现为整体经济持续增长,生产总值逐月走高攀升至百分之十四点三;工业持续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点二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占GDP比重将近四成;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外资项目规模扩大,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产业成为外商投资重点等。
今年九月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第二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又将在厦门举办,突出“合作发展、建设海西”的主题,凸显海峡西岸的地位与效应!昂O课靼丁备拍罱俅问艿胶D谕庾已д、投资商的瞩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无疑将完善中国整个沿海一线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但它能成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板块之外中国区域 经济的新引擎吗?“海峡西岸”板块的前景被专家普遍看好,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专家分析,主要因素有三: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福建凭借先行一步的优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经济总量、竞争力水平等与沿海其它省份相比,还有相当距离,始终难以摆脱“先天”不足的制约。例如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比,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总量偏小,规模处于劣势。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近些年来,福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目前仍然无法满足海西战略的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东出海峡、西进内陆省份,迫切需要加快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深水泊位、进出省公路通道的建设,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陆?战煌ㄌ逑。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福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层次还较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多数;许多企业仍停留在为外商贴牌和简单加工组装阶段,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较少,在全国占有影响力的产品不多,特别是高科技产品不多。制度、技术、消化吸收等创新的能力有待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此外,福建资源相对匮乏,经济腹地相对较小,市场容量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能力偏弱,这些也制约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可喜的是,中央政府明确表态“支持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三十多个国家部委先后与福建签署合作协议或会议纪要,给予海峡西岸多方面倾斜支持,在规划布局上凸显海峡西岸独特地位,在项目布局上支持海峡西岸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九大支撑体系建设,在政策措施上推动海峡西岸率先发展。更多的海内外客商特别是闽商也投身到海峡西岸的建设热潮中来,促进海峡西岸的发展、进步和繁荣。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顺应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期盼,海峡西岸,春潮涌动,蔚为大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