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虽然上海一整天都阴雨连绵,却没能挡住为儿女婚事奔走的父母们。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人头攒动,大家都希望趁着“情人节”这个好日子为子女们找到称心的对象。
14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人民公园的相亲角,聚集在这里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各自拿着写有自己孩子个人信息的牌子在人群中穿梭。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虽然上海一整天都阴雨连绵,却没能挡住为儿女婚事奔走的父母们。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人头攒动,大家都希望趁着“情人节”这个好日子为子女们找到称心的对象。
14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人民公园的相亲角,聚集在这里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各自拿着写有自己孩子个人信息的牌子在人群中穿梭。
同期声
上海市民 陈阿姨(本人没有来,我和我姐姐一道来的,她(要帮忙相亲的)是女儿,我(要帮忙相亲的)是外甥女 对对对我们自己找 我们很主动的 就主动的问 那么找到合适的我们自己配对)
(正文)
据常年在这里帮人“牵线搭桥”的董阿姨说,“被相亲”的以女孩子为多,不但有80后,甚至90后的父母也开始着急为儿女相亲。
同期声
市民 董阿姨(现在就是年龄大一点的特别多,80后的特别多,爸爸妈妈都急了,小孩子都大了,特别小姑娘拖不起 你看这里我90的多啊,我90 89 很多,这样的。)
记者(到处都是父母来相亲?)
市民 董阿姨(对啊,都是父母来)
(同期声)
为什么出现在相亲角的不是本人,却是焦虑的父母呢?
同期声
上海市民 陈阿姨(小青年没有时间,工作压力又大,又是老忙,只能我们父母替他们来,如果我们看中了,女儿 外甥女肯定是看中的)
(正文)
从曾经的父母之命、包办婚姻,到后来的自由恋爱,到现在又回到了父母代理、中介出马的相亲模式,婚姻观念似乎走了一个轮回。不过据这里的“义务红娘”方老伯讲,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期声
市民 方老伯(不是包办呀 最终还要小孩答应的 父母包办没用的 大人看了 小人再一看 不通过就是不通过 最后还是要小孩决定的 父母不过是给小孩牵条线)
(正文)
话虽如此,与父母的热心相比,真正的主角们似乎反应比较冷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孩表示,看到父母举着自己的资料在那里相亲,实在是丢人死了。专家们针对父母代理相亲的现象指出,这种“相亲角”繁荣的背后,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式焦虑。
同期声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于海(婚姻的事情,实际上最大的热情来自于儿女自身。但是现在变成就是说是在人民公园相亲和其他地方相亲的话,父母变得非常的积极,这个现象是反常的)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沈奕斐(因为你父母从小就关注一个人嘛,一直关注他身上嘛,所以你要等到成年以后,其实你要说我成年了所以我要像西方一样把这个中间的连接切断,我现在就是独立的人了,这个可能性很小的)
(正文)
专家们也指出,代理相亲实质上是把婚姻条件物质化,对实际的爱情交往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同期声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沈奕斐(比如学历是不是合适 家庭出身是不是合适 他们收入是不是合适这样来匹配的 可是事实上人跟人之间(是)在婚姻里面最重要的)
记者 徐明睿 张亨伟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