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民族语言,盛极一时,濒临消失。
如何才能留住这把打开历史的钥匙?
关注濒危满语抢救在民间……
网事焦点:抢救濒危满语 千万满人精通者不足百
现。荷峡位
每年的10月至11月,吉林长春理工大学的这间教室都会迎来一群从全国各地赶来学习满语的特殊学生。满族、汉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学生们来自各个民族;头发花白的老者,刚入大学校门的青涩“90后”,各个年龄段也都可以在教室里见到。
这个由一名满族律师自费创办的满语学习班,因为各种原因,一年下来只能挤出一个月的时间上5节课,三名满语老师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轮流走上讲台从简单的满语拼音开始教起。讲台下,年龄、职业、籍贯完全不同的“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听讲。
采访人物:满语教师 邱实(那么现在从这个作业的情况看,大家还是不错,掌握的还是可以,尤其是对基础字母的掌握,还能够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吧。)
这里的每个人都相信,在中国语言板块中濒危的满语,会因为有了更多人去学习而被挽救回来。
特效过渡
翻开先秦时代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偌大的中国当时仅有“两堆人家”,一堆繁衍于黄河中下游的开封、洛阳、郑州等地,在那里孕育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另一堆存在于当年荒芜潦草的八百里长白山,地图集上标有两个字:肃慎。
采访人物: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施立学(在先秦的时候,东北长白山已经开始有了人家了,他可以和黄河中下游这一段相互媲美了,那么我们称那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其实长白山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肃慎就是满族的先祖、先世,先秦的时候叫肃慎,这个时间大概是距离我们今天是4000多年。)
古肃慎、汉挹娄、魏晋勿吉、渤海国、大金国、大金汗国、大清国……中国历史上,满族及其先民几度创造辉煌。
然而满族历史绵长,文字却出现较晚,直至清太祖努尔哈赤将蒙文改制为满文,后又几经完善。清入关后,满文化因融合等多种原因开始衰落,满族的集体记忆也在不断地流失。
这个有着4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发展到今天不得不面临着语言失传的尴尬境地。据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中国现存能读懂满文的人已经不足百人,而且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早在1962年,中央民族学院为抢救满语就开办了一个有100名学员参加的满语班,但到今天这100人当中有接近40人已经过世,在世的老人中年龄最小的七十几岁,最大的已年逾九旬。
此外,在新疆境内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黑龙江、吉林等省份的部分农村地区也零星分布着少数粗通满语的人。
采访人物: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施立学((现在)满族人顶多(用满语)叫出一个“格格”,叫出一个“额娘”,或者是父亲叫“阿玛”什么的,只能说出这几句了,更多的说不出来,满语已经到了濒临失传,或者说几近失传这样的状态。)
在很多满族后裔看来,抢救满语的意义其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一门民族语言的传承,满语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被人遗忘了的世界。
绵延了268年的清代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满文档案史料和让人理不清的满文化,中国现存的未经整理的满文档案史料约有二百多万件,里面除了藏着丰富的满语应用形式,更可能有我们从不了解的历史细节。
采访人物:满族颁金节庆典筹委会负责人 爱新觉罗•闿源(国家档案馆有25卡车至27卡车的满文老档,这老档没有人会翻译,就有几个锡伯族的老师(在翻译),因为锡伯人一直在用满语,它是母语,母语是我们满语,他们在翻译,得翻译几百年,这个我们作为一个满族人有责任去学习满语和满族文化。)
采访人物: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施立学(作为全国34个省市,唯独一个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省市就是吉林省。现在让人解释吉林两个字,百分之九十的人不会解释吉林两个字,吉林的原称就是吉林乌拉,吉林是沿着的意思,乌拉是江,满语的江,就是沿着江的城市,后来觉得吉林乌拉叫起来太别嘴,不像呼和浩特,然后就把乌拉两个字拿掉了,变成了吉林。)
因为受到;っ褡逵镅允姑械那,一些满族子弟和喜欢满族文化的中国人开始或在中国内地积极参加满语学习班,或赴海外多方求学。另外,现在网上有一些满语学习网站,利用新技术平台、新传播手段在推动满语的传承。当然,这些的作用也许并没有强大到能彻底改变满语的现状,但终归有人在做。
与节目开始时的长春满语学习班类似,近年来,在北京、辽宁、黑龙江等省市部分地区都有一些民间性质的满语学习班在授课。愿意学习和传承满语的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平台。
采访人物:长春满语学习班创办者 单景州(我们这个班其宗旨就是让满语回到民间,是普及型的,启蒙式的,一般一年就讲四节课,发本教材,然后以自学为主。)
采访人物:长春满语学习班学生 古尔加•莫林阿(因为(自己)是满洲族,自己的民族语言需要传承,然后就进入这个学习班,从2008年一直学习到现在,还在不断的继续努力学习下去。)
采访人物:长春满语学习班学生 岳元峰(我们满族的文化现在一方面稀缺,一方面也显得后劲不足,也看不到更繁荣的趋势,所以这也为我们以后文化发展带来一些忧心,所以从这个较多我也想多学一学。)
清建朝后,一些西方国家为与之交往,就在本国专门设立满语课,研究满族文化。后经逐步发展,满学成为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一些满族后裔介绍,中国内地的满族族胞经常到国外专门研究满族文化的学术机构去寻找满语的踪迹。
采访人物:长春满语学习班创办者 单景州(在西方,满学非常发达,你像美国、俄罗斯、日本甚至南韩,他们都有满学在延续着,有很多满族子弟为了学自己的母语去留学国外,到国外去学满语,这种现象都是很普遍的。)
采访人物:满族颁金节庆典筹委会负责人 爱新觉罗•闿源(我们见过日本的学者、德国的学者还有一些欧洲的学者满语非常好,满文他们也在研究做的非常好,我们这个班就出去一个学员,已经上日本去专修满语,还有学生上美国专修满语,专研究满语。)
据吉林省民俗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满族人口1100万,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但精通满语文者不到100人。也就是说11万满族人中只有一位能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完成听说读写。在这个有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民间以自发的形式抢救满语的各种行动,正在持续进行中……
编导 王艳秋 李彦国 摄像 李彦国 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