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甫当选“2004年度河南慈善新闻人物”后承诺:5年内向慈善事业捐献1000万元人民币,“逐月汇入河南省慈善总会为此设立的专用账户”。
如今两年过去了,河南省慈善总会称不仅没收到捐款,还跟他失去了联系。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记者采访省慈善总会并联系张云甫,终于明白捐赠中断背后的原因。
●张云甫其人
张云甫是河南神州神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部队回到家乡后就开始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身边贫困失学儿童。
牵头成立了“贫困学生基金会”并捐款几万元,几乎穷尽他的收入。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分两次为一个敬老院捐款捐物,每次都不低于万元。
农村修公路,他默默送上捐款。
他几十年研究编纂了《健康良方》一书,到各地免费赠送给普通百姓。
20多年来,经他资助的学生不计其数,他捐出的款额在百万元以上。
【书面承诺】董事长愿捐款千万助困
2005年11月13日上午10时,在新野县政府宾馆,河南神州神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甫和河南省慈善总会有关领导在协议书上签字,承诺在5年内向我省慈善事业捐献1000万元人民币。
这是河南一家都市报2005年11月14日A08版面上的一篇报道。
关于捐款方式,报道表述如下:这次企业决定以慈善义卖的方式,从企业生产的系列保健品收入中5年累计捐献1000万元。为使捐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新野神州神药业有限公司将其生产的系列保健品一部分贴“慈善义卖”的标志,把除成本外的全部销售收入捐献出来,逐月汇入河南省慈善总会为此设立的专用账户。
当年6月,张云甫当选2004年度河南省十大慈善新闻人物之一。与慈善总会签订的这一协议被称为“风帆工程”。
【慈善总会】两年未见捐款
得知张云甫欲捐款1000万元的消息,“省慈善总会的领导很是惊讶”。
据了解,本着企业自愿捐献和对企业负责的态度,省慈善总会还专门组织人对该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后,慈善总会认为,根据神州神药业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以及该企业对河南省慈善事业的深厚感情,该企业5年内有能力兑现自己的承诺,于是签订协议。
当时的报道还说:这是我省慈善事业迎来的一件大喜事。截至目前,这是省慈善总会收到的最大一笔意向捐款。
近日,慈善总会与河南电视台联合推出首届河南省十大爱心人物评选活动,张云甫也积极申报了。当“张云甫”这个名字再次走进慈善总会有关领导的视野时,两年前的那个承诺又清晰起来。按照协议,这1000万元应该是“逐月汇入河南省慈善总会为此设立的专用账户”,可目前几乎成了一个“空头支票”,慈善总会已经与张云甫失去了联系。
【公司解释】义卖不成功,捐款无奈中断
记者联系张云甫,张云甫因年事已高不便过问此事,负责神州神药业有限公司日常事务的张震对捐款一事进行了解答:
当初的确有“风帆工程”这个协议,按照协议,5年内捐款1000万元这是企业与慈善总会双方共同的事。捐助的资金来源于每月义卖药品的收入,需要双方都投入精力来搞义卖。公司当初计划跟慈善总会联合成立“风帆工作部”,双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义卖药品,将药品变成钱,再捐给慈善总会。但因为慈善总会人力有限,计划夭折了。
张震表示,跟慈善总会启动“风帆工程”,一方面是为慈善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是希望宣传自己的企业。
张震说,该公司一直没有停止过慈善活动,目前企业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合作,张云甫是该基金会河南工作站的主任,该基金会直接接受药品捐赠,基金会组织义务医疗服务;同时该基金会通过大型演出等活动将药品义卖出去。而慈善总会缺少将药品变成钱的运作方式,这是捐款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5年内捐款千万能否兑现,张震的回答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
【律师说法】“公关捐赠”需要有法可依
河南世纪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松告诉记者,一般的赠与在没有兑现时,赠与人可以反悔。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一旦签下捐赠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
省社科院一位专家认为,张云甫的承诺属于企业“公关捐赠”,通过捐款宣传企业或促销自己的产品。作为捐赠单位,一旦作出了捐赠承诺,就意味着必须要履行承诺,就应认真地去尽到这份责任。如果仅为了追求广告效应,出了名而不守信用,这就失去了奉献慈善事业应有的本意。他认为要完善相关法律,让慈善捐赠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河南省慈善总会宣传策划部一位负责人说,我国目前还无法用强制手段去要求企业捐赠,不管捐赠者的主观愿望如何,只要从客观上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都要去鼓励。对于这件事,他也得出了一些教训。他说:慈善总会的人力和财力都很有限,在强势的企业面前,慈善机构要学会用法律保护慈善事业,这样将会减少被动局面。 (记者 徐结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