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嫁过来近40年里,吃水第一次变得困难起来
跟村里所有人一样,王玉珍还面临着另一个令她备感头痛的问题:“煤矿来了,山被挖空,水被抽空了”。在她嫁过来近40年里,吃水第一次变得困难起来。
村东头的山沟里,从前水流不断。水从山里渗出来,王玉珍总是在这里洗衣服,村里的孩子们也喜欢在这里嬉戏!按謇锎永疵挥腥惫!蓖跤裾渲缸派教逅。而现在的河床,地面已经干涸,稀稀疏疏长着一些白杨树,看不出一丝水流的痕迹。
山沟的东上方有口水井。王玉珍说,几年前,水井的龙头总有潺潺流水,从不停息。如今,龙头依旧,伞盖松树依旧,水却没有了。井台已经废弃,只剩杂草、垃圾和腐臭的污水。
由寺河煤矿出资,村里自来水管道倒是已经入户,水是从半山腰的一个蓄水池中抽取,只是通常每5天才送一次水。
“家家户户都要备几口缸存水!蓖跤裾渌,“水不正常,平时得节约着用!
不下雨的日子,管道通常是干的,吃水要艰难得多。只有村西头的山沟里,至今还流淌着一股小涧水,但平时水流很小。碰上干旱,水流更是细若游丝,有时甚至在滴。不下雨的日子,这里便成了村里唯一的水源。
接一桶水,少则半小时,多则四五十分钟。接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盛水的容器摆放出来,专人排队等候!俺∶嫔跷彻,比闹元宵的时候还热闹!贝逡嚼钚≈究嘈ψ诺髻。
白天,等水的人无事可干,操起以前的娱乐项目,可大家根本玩儿不到心上,玩儿着玩儿着便开始骂寺河煤矿,骂镇上和村里的干部。晚上,人们点上一堆篝火,一边等水,一边开骂。有的村民白天干活儿,晚上排队,累了就地躺着便睡着了。经常,因为插队这样的小纠纷,等水的村民甚至会拳脚相加。
吃饭用水是必需的,实在排不到水的只好借水吃。不太要紧的生活用水,村里人使用起来更加吝啬。洗脸,一般是一小碗水,仅仅够浸湿部分毛巾,然后用湿毛巾擦脸。
“擦完脸后的毛巾不能晾干!蓖跤裾渌,否则,太浪费了。毛巾里的水得挤出来,积攒着。10多天下来,就能攒够洗脚的水。这样,干活儿的人才能享受一下洗脚的乐趣。当然,洗脚水不能独享。干活儿少的人先洗,洗完后,再让干活儿多的人洗。
村里人活儿重,洗脚次数少,被子便遭了殃。一晚上捂下来,臭味熏天,因此总是白天晒,晚上盖。
“要是有谁感冒了,也不用买药,蒙头睡一觉准好!蓖跤裾浯蛉さ厮,被子是治疗感冒的良方,“这样下去,恐怕小志要失业了!
王玉珍的话得到几位妇女的附和,一些人大笑起来。而那位村里唯一的医生,也跟着大家吃吃地笑。
然而王玉珍们并不知道,在这个省份,有数十万人口、上千座村庄遭遇着跟他们一样的命运。2004年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山西省地质灾害共造成3000多处井泉断流,导致1547个村庄、70.4万人吃水困难。
土地被一条条深沟撕裂
这块耕作了近40年的土地,如今让王玉珍感觉到陌生。现在,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富有弹性,它变得很松,一踩下去,脚就深陷到土里,一会儿工夫,鞋里便灌满了土。
“这样的土地,不能指望有好收成!彼⒊畹乜醋盘锢锏穆竺。一些村民称,近几年,玉米棒子个头变小,小麦产量比以往每亩要少100斤左右。
可乐山中的这块土地,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农业学大寨的时候,这里曾是一个全国典型,取经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村里一些老人还记得,他们在老支书李引宽——李小志父亲——的带领下,生产搞得红红火火,“棉花结得白又大,粮食堆得比山高”。
当时一些地区流行着这样的话:“学大寨,赶昔沟,棉花超过大安头”。而老支书李引宽受到周恩来总理两次接见,更是大安头村人引以为豪的美谈。
然而眼下,这块土地被一条条深沟撕裂,杂草日渐蔓延。因为缺水,棉花、扫帚苗这样的经济作物,再也不能在这块土地上蓬勃生长了。村里人不得不放弃扫帚苗每亩约3000元的收益。
类似这样因采煤遭到破坏的耕地,在山西省,已达1.8万公顷。
大安头村,一块地分裂成几块地的情形屡见不鲜!按罂楸湫】,小块成塌方!蓖跤裾渥芙崴。这不仅减少了土地的产量,增加了耕作时的风险,而且还直接增加了耕作时的劳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变小后的土地不适宜犁地机耕作,很多人家早先花4000余元添置的犁地机变成了摆设!翱!崩钚≈驹谒憔谜,“几千块钱买了一个派不上用场的铁疙瘩,还不如打水漂,能听个响!
最初,村里一度出现过几个和大山较真儿的人,硬是开着犁地机耕作。结果,犁地机陷入裂缝,人被甩到一边,吓得以后再也不敢使用这个铁疙瘩,只能重又搬起锄头和铁锹。
“如果用犁地机犁地,一亩地,不到两小时就完工了。但现在用锄头铁锹,一个人刨一亩地需要3天!崩钚≈舅。
大山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裂缝随处可见,有的足以掉进去一个人。不少裂缝隐身于草丛荆棘中,即使经常在山上转悠的羊倌,也不敢贸然行走!八膊恢滥睦锬奶炀突岢鱿忠坏揽谧!贝謇锏难蛸乃。他有七八十只羊,羊掉入裂缝的事情时有发生。
虽然伤人的事情还未发生过,但踩进裂缝的事情屡屡出现。因此,即便像王玉珍这般熟悉村里每一个角落的人,上山下地时也得多长一个心眼。
村里的风气变了,勾心斗角的人多了
让王玉珍们操心的事还有很多!霸诒鹑思易,免不了磕磕碰碰!63岁的代小诺说。2004年,她家6口人搬到有4口人的女儿家住。10口人的大家庭难免出现摩擦。小孩子也经常打架,吵得上夜班的女婿不能入睡。有时女婿会说上几句难听的话。碰到这种情况,代小诺通常一言不发,默默拉开孩子。
“有理没理都得忍着。不忍不行呀。找个房子比小伙子找个媳妇都难!贝∨邓。
因为房子,夫妻之间吵架吵得更厉害了!坝械姆蚱蕹匙懦匙啪屠牖榱!31岁的王彩彩说,村里出现了两三对离婚的夫妻,都是房子惹的祸。她跟丈夫也一度因为找不到房子闹离婚。
然而,“村里的人际关系还有比这些要复杂得多的!币晃磺按逯Р渴榧撬,村里出现了不同的派别,不同派别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村里的房子出现问题后,村民们多次向村镇干部和寺河煤矿反映情况,希望他们能给村里找到出路。但寺河煤矿表示,400余万元的补偿款已经给了村里。4月下旬,晋城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和寺河煤矿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均证实了这一数据。
与寺河煤矿交涉无果,村民们转而找村干部,主要是向村支书索要补偿款。一部分人拿到了补偿款,一部分人的房子基本没有损毁,却被村里确定为危房,也成功地拿到了补偿款,而还有一些人却什么也没有拿到。
“拿到补偿款的,基本上都是和村支书走得近的人!闭馕淮迕袼。
猜疑自始至终弥漫着。街头巷尾中,人们总在猜测某某肯定给了村支书好处。被猜疑的人,往往会遭到没拿到补偿款的人鄙视和排斥。
几名村民正在与记者闲聊时,一个女人走了进来,整个院子突然变得鸦雀无声。她在院里搭讪了几句,但没有人回应她。等她似乎很知趣地走开后,另一个妇女才努了努嘴,做了一个鬼脸,笑着说:“这家和村支书家关系不错!
“村里的风气变了,勾心斗角的人多了!闭馕淮迕裉玖艘豢谄,“一些人和另一些人简直就像有仇!
当这座村庄日渐沉陷,有一种东西也悄然而逝
当这座村庄日渐沉陷,有一种东西也悄然而逝。
王玉珍如今住着的村委会原办公室,也早已被划定为危房。今年春节,她家连团圆饭都没有吃,甚至,都没有包饺子,只是胡乱煮了一点东西吃。
“人都活成这样了,哪还想得起来包饺子!崩咸迤鹨涣持逦,环顾她那只有12平方米的居室。一床一柜一几一沙发一火炉,几乎挤满了房间的三分之二。只有门前的春联依然鲜艳,给这里增添了些许生活气息。
今年大年初一凌晨,她与同住一栋楼上的李小志一家共同烧了一堆年火,这年就算过完了。而此前几年,她甚至连年火都懒得烧。
他们的楼下是一个大院,院子里的杂草郁郁葱葱,遍地垃圾。唱戏的舞台孤零零地竖在院子里,空荡荡的。鸟儿们在舞台的顶部扎了窝,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好久都没有唱戏了。以前,每年元宵节,村里都会请外面的剧团来唱一出。王玉珍喜欢听戏,戏台前少不了她的身影?上衷凇凹词褂邢芬裁恍那樘恕。
四五年来,没有新媳妇嫁到大安头村!按謇镄』镒酉胂备径枷敕枇!币恍┬』镒游弈蔚脚郊业共迕?杉幢闳绱,村里30岁左右的大龄青年已接近30个。因此,大安头村,又被村里人戏称作“亢汉(光棍)村”。
“家不像家,村不像村!蓖跤裾浔г沟,“现在的村子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活力!
村里的小卖部半天没有人进来买东西,店主干脆闭目养神。不少货物落满了灰尘,他也不擦,似乎也不指望能卖出去。除了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外,这里没有更多的品种。
“以前村里很热闹!蓖跤裾渌。在房子没有出现问题前,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都会有亲戚朋友捧场,吃喝一通,乐上一通。
李小志也很怀念从前的岁月,他认为“那种日子过得富足并充满诗意”。
那时,村里的男劳力,基本都在外找到了吃饭赚钱的饭碗,日子过得“比较风光”。水泥预制板结构的楼房盖了起来,豪华的家具和新潮的电子设备搬进了家,衣服光鲜了,日用奢侈品也多了起来。男人们隔三差五就会邀朋呼友,搞点新鲜的肉食,炒上几个时令蔬菜,或浅酌,或痛饮,吹吹牛皮,发点牢骚,说点闲话。趁午后或夜晚的空闲,几个人凑在一起,下下象棋,打打扑克,玩玩麻将,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笑得合不拢嘴,度过了一段段欢快时光。女人们打着毛衣,纳着鞋垫,东家长西家短地扯着闲话,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掩口吃吃。
没有病人或不出诊的时间,李小志也喜欢凑在人群中,开句玩笑,讲个笑话,乐呵一阵。但这几年,他跟王玉珍一样,“再也没有什么心情了”。
这么长时间,政府也该给我们想出办法了吧
王玉珍一早就要到镇政府找领导,希望领导告诉她以后怎么办。她把这叫作“上班”。
自窑洞坍塌后,她抽时间就去镇里“上班”。路走了不少,路费也花了不少,话也说了不少,可她依旧还住在危房里。
她的房子坍塌后,村支两委和寺河煤矿都派人看过现场,最终没有人告诉她以后该怎么办,她也没拿到补偿款。王玉珍最后都懒得让人再去看房屋废墟,也懒得一遍遍重复自己的不幸。现在,她只想知道以后她该怎么办,村里人该怎么办。
“跑了好几年,我也知道没什么希望。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一趟趟找政府!彼亮瞬裂劾,捋了捋白发,挎上包裹又上路了。
村子里来了一辆收购粮食的三轮车。响亮的吆喝声,并没有调动起村里人卖粮的热情。萧条的生意让这两人打不起精神,一个人坐在石头上开始打盹。
“没人敢卖粮,手头再紧,也不敢卖掉保命粮!弊谑飞仙固舻睦贤匪。
傍晚,“下班”回来的王玉珍带来了村庄集体搬迁的消息。不少人挤到陈小娥借住的家,听王玉珍讲关于村子命运的消息。
等王玉珍说完,大家七嘴八舌,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附近有村子集体搬迁的,可搬来搬去,搬不出沉陷区,说不定哪天又会出问题。也有人说,搬出去后又面临新的问题,比如种地,就不好解决。
议论了一会儿,大家又追问王玉珍这个消息的真伪。
“我也不知道准不准,是在镇上听说的。明天我问问!蓖跤裾淦鹕碜吡。
其他人又议论了一会儿,随后也散了。剩下陈小娥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儿。
厨房里摆有两套厨具,一套是主人的,一套是陈小娥的。两套厨具占据了大半个厨房的空间,本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了。而她现在住的房间,因为没有自己的家具,衣物和床上用品只得摆放在沙发上,堆得像一座小山。
陈小娥一直想在墙上钉几个钉子,把一些零碎东西挂起来?墒钦煞虿蝗,因为这不是自己的房子,不能随便钉钉子。
“将就着过吧!背滦《鹛玖艘豢谄。
“这么长时间,政府也该给我们想出办法了吧!彼恼煞蚪庸巴。
山里的夜逐渐冷了起来。夫妻二人相视而坐,沉默不言。
突然,外面跑进来一条狗,她的丈夫叫了一声:“钱,过来!惫繁纠疵挥忻,他随口给它起名叫“钱”。陈小娥忍不住笑了:“就你俏皮话多,可是派不上正场!逼找幌伦踊钇昧撕枚。 (郭建光)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