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电影《湘西剿匪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提到湘西就令人想到土匪,可“土匪”毕竟销声匿迹几十年了。近日,记者在湖北襄樊市区见到一家名叫“湘西土匪鸡”的饭店,一名老先生气愤地说:“旧社会土匪让人惊怕得咬牙切齿,现在竟然被人公开搬出来引以为荣,真不知道他们咋想的,难道就没人来管管吗?”(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土匪鸡”这样哗众取宠的菜名与店名,不违反法律,而且从饮食文化传统来看,似乎也并无不可。比如“狗不理”、“佛跳墙”等命名,透露出中国人特有的幽默。但是,如果说古人在美食文化起步初期,取一些通俗甚至搞笑的菜名尚可理解的话,那么在美食文化发达的今天,特意招摇“土匪鸡”,这菜名所透露出的饮食文化取向,是否值得我们反思?
古人提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固然迂腐,但今天的人们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凡是暴力的、恶俗的,甚至淫秽的,往往更能吸引眼球,商品更好卖。比如一些酒店,什么“美人心肝”(鸡心鸡肝)、“王八蛋菇奶奶”(串串烧)、“勾勾搭搭”(豆芽)乃至“牛X”、“牛B”也入菜名,饮食成为“淫食”,而且居然门庭若市,真让人叹为观止。
一些商家置社会影响于不顾,弄恶俗菜名吸引眼球,而食客热烈捧场,商家和消费者形成恶性互动;在这两者之外,监管者的沉默或缺位,让一切愈演愈烈。我们的饮食文化为何越来越恶俗,越来越暴力,甚至出现当街掏羔羊心肝的骇闻?所有这些,是“土匪鸡”表象后的真问题。
网络时代恶搞盛行,从前一段引来中小学生追捧的“流氓兔”到今天的“土匪鸡”,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我们真的具有了“宽容”一切的胸怀吗,还是长期浸淫于恶俗环境而感觉麻木,将低俗当情趣,把无聊当时尚?我想,面对土匪鸡而呼吁“没人来管管吗”的那名老先生,我们没有嘲笑他古板的理由。(作者:欧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