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你道歉,我做了件令我后悔不已的事,希望你能原谅我的懦弱和自私!苯,上海大学学生范司(化名)在该校的一个论坛上向一名被盗女子道歉。他为自己眼看小偷行窃得逞而没有上前制止的行为忏悔。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公众诉说自己的歉意和疑惑,以消除内心的自责感。
他的这封忏悔信,立刻成了学生热议的话题———“见义勇为”,为与不为?如何为?
面对小偷行窃两次痛失“勇为”机会
在这个名为“MM对不起———目睹小偷”的帖子里,范司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事发时,他走在一个路口,突然发现一个人鬼鬼祟祟地跟在一个青年女子后面!白邢敢豢,发现那个人正在割她挂在书包上的手机链。我当时本想马上喊一声……”但是一霎那间却犹豫了:我经常要路过这里,上前提醒的话会不会被这里的惯偷报复?最后范司眼睁睁地看着女子的手机被偷走。
小偷行窃后,范司马上去提醒那名女子!八笔比梦遗闼フ倚⊥,而这时我再次退缩了,借口没看清楚!蹦敲硬镆斓乜戳怂谎,当她转身的那一刻,范司称,后悔就涌上心头———由于自己的“懦弱”,两次见义勇为的机会都错过了。
事发当晚,范司失眠了。
他在忏悔信里这样写道:“极度自私和懦弱占据了我的身心,一路上我都在思考,为何自己变得如此麻木,如此冷漠……三年大学生活到底学了什么,心中的正义为何永远停留在口中……”当晚,范司不断责问自己。最终他上了网,写下忏悔信向被盗女子道歉。尽管被盗女子不一定看到帖子,但范司希望通过向公众忏悔的方式,来消除沉重的自责压力。
“下次遇到时不会再选择沉默”
笔者联系到范司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给大学生丢脸了!蓖辈欢锨康鞑灰嘎端恼媸敌彰,因为怕老师和同学知道这件“不光彩的事”。他说,这样的自责心理直到发帖一周后才慢慢消退。
范司说,他一直认为见义勇为是每个人都该做的事情。之前觉得如果碰到不法分子,自己肯定会挺身而出。他曾经练过空手道,一度觉得这些都能用在对付小偷上。但是当真的面对这些时,他竟然顾前思后:“那个时刻,我想到的还有报纸上看到过某人因见义勇为牺牲的新闻!
范司说,事后他跟自己的朋友和父母都说起过这件事情,大家却都认为他当时做得“合理”,为了自身安全,还是不出声好。但他认为,这件事情带给他相当大的精神压力,尽管并没有人责备他,但这种压力来自他的内心。他郑重地告诉笔者,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时,他不会再选择沉默。
调查:11名同学仅一人敢“挺身而出”
当别人被偷盗或遇到危险时,当代大学生集体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笔者在校园中所做的一个微型调查显示,6名女生和5名男生中,只有一名女生称自己会挺身而出。大多数人认为,除非完全保证自己安全,不然会保持沉默。而且如果在眼前发生不法行为,自己没有制止的话,并不会像范司那样有自责感。
“我们从小在课堂接受的都是像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教育。但有些事情让人觉得正义未必得到伸张,助人未必得到快乐!贝笕×核,她曾听说有的人去帮助过马路跌倒的老人,换来的却是老人家属索要医疗费。而这些大学生身边的家人也往往向他们灌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
不过也有被调查者表示,从助人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更愿意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其他办法阻止小偷。比如假装问个路,或者随便搭讪一下,以破坏小偷行窃过程。
面对他人有难,大学生“为”还是“不为”?上海海事大学武装部的副部长施建忠谈到,首先应该是有所作为。但是他同时也谈到,要“智为”,要根据自身当时所处的形势,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首先一定要保证自己安全。
专家观点:表明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脱节
听闻范司的忏悔行为后,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章友德教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在我们传统教育中,见义勇为是人们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但是现在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见义不敢为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名同学的反思,是对这种不合理现状的个体反省。
“现在道德实践与道德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闭掠训陆淌诒硎,整个社会应该重新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结合体制,而且我们的教育者应该作出表率,不能把道德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他还强调,现在很多人容易把“见义勇为”和“牺牲”、“受伤”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不可否认,传媒也有很大的责任。
“像范司这样的个体反思是远远不够的,希望他的忏悔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集体关注和反思!保作者: 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