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我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伍才买到回家的火车票?梢钥吹胶⒆雍图胰肆,你看我带了很多东西,都是我打工赚的钱买的!1月30日在南京火车站,河南来宁打工的老莫笑嘻嘻地告诉记者。
春节即将来临,大部分农民工都陆续开始返乡,在他们热热闹闹回家的背后,南京家政、服务行业用工市场却又闹起了“春荒”,而南京城市的节奏也在不经意间变慢了。记者了解到,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民工们没有真正地融入南京这座大都市,他们的城市归属感比较弱,所以在春节的时候他们宁可放弃工作也要回家过年。1月30日,南京市妇联公布了一份最新的关于南京民工生存现状的调查,其中就有关于城市归属感的统计。此外,调查报告还对如何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南京开始闹起了“民工荒”
“我们从2月1日开始就不送外卖了,你们要吃到我们店里吃!”1月30日,南京汉中门附近某写字楼的吴小姐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到自己所订的饭,但是送外卖的工作人员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外卖要停送了。对于外卖要停止的原因,工作人员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已经有一部分的同事回家过年了,人手太紧,而我明天也要回家了,所以就不送外卖了!
记者在新街口一些路段采访时也发现许多餐馆、店铺纷纷打出招聘招牌,不论是小餐馆,还是小食品店,都在门上贴着招聘启事。在丰富路上,连续有几家饭店酒楼像约好了一样,纷纷在橱窗或门口贴出了招聘启事。但是至于招聘的效果他们都一致反映甚微。南京常府街上的一家酸菜鱼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腊月初开始很多外地的员工就开始辞职回家了,他已经将留下来的服务员的月工资提了100元,但是还是不断地有人要走。门口贴了招聘启事也没有用,连来咨询的都没有。
江苏省餐饮协会于秘书长透露,随着春节即将来临,南京中小型餐饮企业服务人员的缺口最大,超过了三成,高星级酒店和大型社会餐饮企业虽然相对好一点,但人员缺口也在一成左右。除了餐饮以外,沐浴行业也是一样,南京市沐浴协会秘书长张锦忠表示,由于沐浴行业与餐饮业一样,服务员绝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今年虽然一些单位采取了春节双倍三倍工资等“奖励”,但是仍然有三成的员工缺口。
近八成民工没城市归属感
1月30日,南京市妇联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是他们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一起调查的有关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现状,其中不难看出民工虽然城市归属感比较低,但还是渴望能够留在南京这座城市。
调查人员在玄武、鼓楼、建邺、白下、秦淮和下关6个区共随机抽取了200个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45份。调查显示,在外来务工人员中,20岁以下的占到15.1%,20-39岁的占66.9%,40-59岁的占18%,总的来说,目前城市里的外来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在关于他们的文化程度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城市的工作选择。在被问到自己的收入时,有244人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其中每月工资在500元以下的占25.4%,500-999元的占到45.9%,1000-1999元的占到15.2%。总体上看,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比较低,月收入千元以下的占到71.3%。而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只有15人,仅仅占有效样本的7.1%。
而对于城市归属感的调查,是通过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来显示的。认为自己还是农民的有80人,远高于回答“城里人”的数量。专家分析认为,这表明尽管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对于自己在城市内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的同时,并没有表现出认为自己是城市居民的广泛认同。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不全面,有56人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回答了“一半城里人、一半农民”,此外还有68人回答“说不清”,这表明他们自身已经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但实际上地位低下,使得他们很难从心理上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身份认知。
虽然城市归属感不高,但是大多数外来务工者都给南京做出了较好的评价,选择“很好”和“较好”的占到了52.2%。而持负面评价的只占到调查总体的8.2%。
维权保健体制仍需要完善
在调查报告中,调查人员通过对民工的维权意识进行了调查,来看他们在城市中的自我;つ芰。当他们的工资水平与其劳动不相符合的时候,外来务工人员很少会采用过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更多是选择运用法律手段,找有关部门来解决问题。这反映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意识在加强,但是还应该看到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忍让和保持沉默,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仍非常微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对于农民工维权这方面,南京只有在讨要欠款方面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方面并没有相关的政策。
同样,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没有保障,也是他们没有归属感的体现之一。被调查人员在回答,如果身体不适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的时候,绝大部分的调查对象都选择了“自己买药吃”,这一方面说明了外来务工人员本身的医疗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对于;ぷ陨砩硖褰】档乃咔。在调查中,工作人员也发现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是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他们缺少相关的医学常识,而作为家庭收入的顶梁柱,他们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一旦他们的身体出了问题可能会使他们的整个家庭崩溃;诖酥衷,如果生病和身体出问题的时候,他们大都希望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够到医院就诊以便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在南京打工的农民工都没有医疗保障,他们看病也没有办法报销,平时小毛小病撑过去就算了,生了大病只能卷铺盖走人。另外,即使是因工负伤,很多民工也因为找不到可以为自己医药费买单的对象而半路放弃治疗或者采取过激的行为来维权。
社会支持缺失有待完善
在1月30日的调查报告中,调查人员发现,有将近一半的人在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44.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找家人和朋友倾诉,这说明了家庭仍然是外来务工人员寻求情感支持的有效途径。
因为75.5%的外来务工人员都选择和配偶、孩子以及亲戚一起来到城市,南京市妇联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支持的缺失,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交往仍然局限在原来的农村交际圈中,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将在农村的交际圈复制到了城市里。
同样,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受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影响,流动儿童少年有不少被排斥在公办学校义务教育之外。大多数的外来务工家庭由于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许多人在访谈中表示,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科学地教育子女,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存在障碍,对于子女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和交友情况都不太了解。
在对生活境况的调查中,有114位调查者称自己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占到了总数的46.5%。说明这一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其中如用工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尽管在城市中遭受不公正待遇,但大多数外来务工者还是会继续留在城市发展,占到了调查总体的57.6%,目前他们也正继续努力奋斗,期待未来能够被城市接受。
对于这样的现状,南京市妇联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民工的收入水平和他们从事的职业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不能真正地融入这个社会,也让他们的城市归属感降低。他们目前已经在开展免费的职业培训,希望通过这样的帮助,让民工学到更多的知识,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民工觉得南京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到了春节大家也不会忙着回家了,而是把家人接过来在南京过新年,这样,南京的“春荒”也有待解决了。(来源:江南时报;记者:黄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