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头牧民致富“新生活”:后续产业足 生活不犯愁
中新社西宁1月10日电 题:长江源头牧民致富“新生活”:后续产业足 生活不犯愁
作者 孙睿
“如今富裕的生活,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毙履昀?,68岁的更尕南杰看着村里的变化由衷感叹。如今,村史馆、文化长廊、敬老院、幼儿园、民族学校、农贸市场……一应俱全。
更尕南杰是2004年首批从长江源头沱沱河畔搬迁下来的村民。从山上到山下,他亲眼见证了搬迁到城市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好政策给牧民们带来的实惠,切身感受到了前后生活的巨大变化。
2004年11月,中国启动了三江源生态?;ず徒ㄉ韫こ?,地处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是三江源?;で暮诵那?,该镇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乡镇。但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三江源生态恶化明显,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鼠害成灾等现象导致很多牧民的牲畜越来越少。为阻止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继续恶化,长江源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陆续搬迁至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市南郊移民定居点,当地政府在这里为他们盖好了房屋和学校,形成了今日的长江源村。
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区沿109国道向南驱车几公里后驶入长江源村,一排排藏家特色的村口建筑映入眼帘,红色的屋顶、白色的院墙,家家户户通上了水电气。
“记得在山上,牧民们的生活非常艰苦,我自己也是贫困户,那时候的困难一个是自己没有房子,另外生活上面啥都不方便。尤其小孩上学,要骑马两三天才能到学校,一半年才能到城里来一次?!背そ创宕迕窀裆W柯晁?,后来搬迁至长江源村,房子有了,孩子上学几分钟就到学校了,医院、市场、超市啥都有,生活挺好的。
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国林介绍,村民离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大草原,搬迁到格尔木市居住后,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要想致富,还得靠后续产业。
“为此,我们通过持续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支持鼓励传统牧民开始自己创业。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牧民通过政策支持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致富生活?!崩罟炙?。
下山时只有19岁的三木吉如今已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女强人”。2015年5月,三木吉创立了一个集培训、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岗布巴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从编织氆氇毯发展到制作藏靴、绘制唐卡,短短几年间,合作社营业收入从不到7万元(人民币,下同)跃至34万元,目前正在筹备从线下销售转战电商平台。
“我们将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学文化、学技能,将这‘指尖上的技艺’发扬下去?!比炯?。
经过近17年的发展,长江源村村民开起了民族风情园、家庭宾馆、小卖部、小吃店等,村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据官方数据统计,目前全村牧民住房得到了保障,医疗养老参保率也是双双达到100%,牧民收入更是比搬迁前增加了10多倍。(完)
-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