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7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天发表邱震海的文章说,中国高层领导若在每次出访前都接受媒体采访,畅谈中国对国际问题的立场,解答外界对国内问题的关注,那么,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相当系统的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国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沟通就会更加顺畅,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就会拥有更好的舆论环境。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韩国、日本前夕,先后接受日本和韩国媒体的专访,就中日、中韩双边关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另外,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前,也在京接受俄罗斯驻京记者的联合专访,就中俄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回答了俄罗斯记者的提问。
观察家们注意到,虽然之前中国领导人在出访前也曾接受出访国媒体的专访,但没有形成制度性的规模;此次,胡锦涛、温家宝在出访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前接受上述国家媒体专访,形成一个系列,让人感到中国高层似乎有意利用出访前会见媒体的机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中国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出国前接受专访的好处
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便于就出访的基调和中国与出访国的关系,通过国际媒体对世界做一个明确的阐述;二是就出访国对中国国内发展或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做法和策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三是利用更开放、更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展示中国高层和国际接轨的意愿与努力。
上述三大好处背后的更深的背景则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崛起进程的展开,无论是中国国内的情况还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都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无可讳言,中国与各国的关系虽然基本上顺畅,但在一些枝节问题上还是存在着有待理清的区域,一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在对彼此的某些策略上分别存在着一些误解。以俄、日、韩三国为例,中日之间的恩怨和误解暂且撇除一边,中俄之间就不但在贸易结构不合理和能源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最近在俄罗斯发布“禁商令”问题上,双方也有沟通的必要。至于中韩,则在高句丽问题上蕴藏着潜在冲突的可能,而且韩国国内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也有一股民族主义的情绪。所有这些,当然都可由中国学者或媒体人士出面沟通,但其作用都比不上由出访中国领导人接受出访国媒体专访。
有利与世界沟通
在上述三次专访中,胡锦涛和温家宝都没有回避中国与上述国家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抑或上述国家媒体对中国具体政策存在的误解,同时也对中国国内局势发表了看法。比如,俄罗斯记者在专访时向胡锦涛发问,如何评价目前中国经济对外资的开放程度和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以及去年中国开始讨论严格控制外国投资和外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的必要性,是否表明中国将对外资的运作实行更为严格的限制。俄罗斯记者也提出中国是否愿推动俄罗斯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对此,胡锦涛都作了较为详细的回答和解释。
温家宝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则明确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笔者之后在凤凰新媒体发表评论时指出,温家宝此次访日,既是对安倍去年十月首次访华后中日关系柳暗花明基础上的踏青之旅,同时也是面对中日关系未来一系列变量的探索之旅;无论是针对过去六个月安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模糊策略”,还是考虑到安倍下半年可能为挽回民意支持而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温家宝在访日前夕都有必要对参拜问题做出明确的立场宣示。因此,温家宝在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要求安倍不要参拜靖国神社,既是为他即将进行的日本之行确定基调,同时也是为至少今年年内的中日关系确定基调。
另外,温家宝日前在接受韩国媒体专访时表示,中韩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有利条件。中韩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对于民族、疆域变迁史的研究,应该本着学术与政治分开,现实与历史分开的原则,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不要影响两国关系;中国政府不会限制“韩流”的进入,只会采取鼓励的态度。
这种新的外交手段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胡锦涛和温家宝每年都会有多次出访的机会;可以想象,比如在一年的时间内,胡温若每次出访前都接受采访,畅谈中国对国际问题的立场,解答外界对国内问题的关注,那么,多次的答问积累起来,就会形成相当系统的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国内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沟通就会更加开明,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