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和象征,曾经作为西安的市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经历千辛万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边长120尺约42米左右,塔身加塔刹相轮、露盘通高180尺,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于武则天长安年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
大雁塔是中国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经”故事驰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基现高4.2米,南北约48.7米 ,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底边长为25.5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我国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每层四面均有劵门,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太宗御撰的《圣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圣记》两通珍贵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全貌,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