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12月26日第1次中央集体学习成为一项制度,到2007年1月23日第38次学习,4年多,差不多40天就有1次课,频率之高历来罕见,引发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个中原由究竟为何?其中有着怎样的学习程序?这对中共中央的决策究竟又起着怎样的影响?
解析篇
中央集体学习的6个“密码”
40天就有1次课
2002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1次中央集体《学习宪法》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加强学习,“除了自学以外,中央政治局还要进行集体学习。这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从中央集体学习制度化到2007年1月23日第38次《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学习,4年多共学习38次,平均1年9次,2006年甚至达到了10次,不到40天就有1次课,频率之高历来罕见,足见中央对此重视程度。
中国社科院讲师最多
38次集体学习总共涉及来自37个单位的77位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基本上是每次2人,平均1次1个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11人、中央党校5人、中国人民大学5人、北京大学4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4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4人、清华大学3人,基本体现了作为中央智囊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其中,来自中国社科院的讲师最多,占75人的近15%。社科院近期被香港《大公报》评为中国政府十大智库之首,由此亦可见一斑。
法律课题最多
整体来看,课题涵盖面广泛而且跨学科和交叉领域不少。粗略划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法律、经济、就业、科技、军事/国防、党建、文化、历史、三农、卫生、教育、民族、民主、社会等15个方面的内容,而以法律(5)、经济(4)、军事/国防(4)和党建(3)、三农(2)为多。法律领域的课题最多,平均每年至少1次。
讲师人均年龄50岁
75名讲师中,老者有出生于1920年代,如主讲第一次的许崇德(当年73岁),年轻者有出生于1960年代,如主讲第七次的张西明(当年38岁),不完全统计,年龄集中在45~55岁之间,并有年轻化趋势。
少数讲师更加得到重用
有些讲师在讲课后(尽管或许并非是直接原因)得到重用或升迁。曾为第三代领导集体讲过课的原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曹建明现已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为新一代领导集体主讲第七次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副所长张西明,后调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现任局长;主讲第二次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原所长江小涓,2004年8月已调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为决策咨询更为推行决策
集体学习的课题大多与当前热点和近期重点关系密切,内容主要是知识和理论,框架基本上是历史和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对于中央决策而言,课题与决策的相关度体现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都有。
比如2003年4月28日举办的第4次《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发展,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就为防治非典工作提供了决策咨询。2005年6月27日举办的第23次《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则为3天后胡锦涛访问俄罗斯展开“石油外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据《小康》采访到的接近专门负责组织安排该集体学习事宜的中央办公厅的有关人士和授课讲师透露,更好地在中央形成共识,减少分歧,统一思想,更好地通过带头学习,将中央的决策准确高效地贯彻下去,是中央集体学习更重要的目标和效果!安唤鼋鍪怯兄谥贫ň霾,更重要的是宣传和推行决策,也就是说,提升执政能力的功效要远远超过增强决策水平的价值”。从38次的课题考察来看,基本上证明了上述的分析。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