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水一方
1876年:西部联盟电报公司自掘坟墓
1876年,有人以10万美元的价格向美国西部联盟电报公司出售贝尔的电话,但是威廉•奥顿不屑一顾:“这个电话缺点太多,不能算作一种通讯方式,所以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倍,他还信心十足地认为,不管贝尔的电话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以自己公司的雄厚实力,要打败它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容易。
很快,市场的变化就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不少客户纷纷放弃了他的电传打字机,转而投入了贝尔电话的怀抱。这时奥顿才慌了神,急忙推出自己的电话机。但是,贝尔公司很快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将他告上了法庭。最终,西部联盟电报公司惨败而归,不得不从贝尔公司租用电话设备。
从此美国通信业霸主宝座易位,西部联盟电报公司开始走向衰落,而贝尔公司和它的继承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统治美国的通信行业达整整一个世纪。
1906年:贾尼尼在地震后打开金库发放贷款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大地震。
灾难过后,损失惨重的人们心急如焚,急需贷款来重建家园。但几乎所有的银行为了自身的安全,都不愿意发放贷款,意大利银行创始人贾尼尼却果断拍板:“意大利银行照常营业!”
第二天他就在北滩设立了一个临时营业点,人们凭“长相和姓名”就能领到10~300美元不等的贷款。那些存折在火灾中被烧掉的人,可以从他这里取得信用贷款;持有其他银行存折的,也同样能够贷款;即使是什么凭证都没有,只要他有正当职业,能拿出信用证明,贾尼尼也一视同仁地借钱给他。
很快,营业点前就排起了长龙。出乎意料的是,来存款的人竟比贷款的人还多。原来在这场灾难里,不少人的财产被烧得精光,惨痛的教训让人们意识到,与其把钱放在床垫下或衣柜里,还不如存到银行里安全。
于是,贾尼尼的银行吸纳了大量的存款,然后他又把这些钱贷给资金短缺的人,由此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以及其他消费信贷服务逐渐普及。
1935年:泛美航空飞越蓝色海洋
以前,人们跨越国界是件很困难的事,需要忍受长期的海上颠簸。直到胡安•特里普的出现,情况才发生了改变。特里普是一位纽约投资银行家的儿子,眼光独到的他看上了新兴的航空邮政业务,于是成立了泛美航空公司。
首先,他开辟了飞往拉美的航线。无疑,这是个明智的决定——这条航线很短,而且飞机可以在沿途找到降落地点。起初,泛美航空公司只提供邮政服务。后来,特里普发现,顺便捎上一两个旅客更加有利可图,于是又在机舱里放了几把椅子。
初战告捷,特里普的野心更大了——他瞄准了中国。无疑,这是一个十分疯狂的决定——这条航线需要飞越辽阔的海洋,但当时飞机的飞行距离相当有限,再加上简陋的导航系统和沿途匮乏的跑道,巨大的困难显而易见,而且市场前景也并不明朗。但是,特里普始终相信,航空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计划。
1935年11月,泛美航空公司的“China Clipper”号飞机完成了跨越太平洋的处女航,一年后客运业务面世。1939年,他又推出了第一个穿越大西洋的航班——“Yankee Clpper”。
以前,人们认为飞机只是用于冒险活动和邮政服务,特里普却颠覆了这一传统的概念。1935年~1940年,乘坐国际航班的美国人数量激增。敢为天下先的特里普为国际航空业的腾飞提供了强大动力。
1950年:戴明为战后的日本产业指明方向
1957年,日本丰田公司向美国出口了第一辆汽车,不过那完全就是一辆过时的老爷车,摆在商店里也没有人愿意多看一眼。但是20年后,美国的大街小巷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日本车。如此巨大的变化,只是因为他——爱德华兹•戴明。
1950年,美国统计学家爱德华兹•戴明出席了东京的一个晚宴,并发表了《关于如何解决日本战后的经济问题》的演讲。他提出,对质量的追求是提高生产率,获得更多利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戴明进一步指出,质量管理并不是从生产流程末端的产品瑕疵检查才开始,而是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从供应商到最普通的车间工人等所有人的积极合作。最后,他郑重承诺,如果日本公司采纳他的14点建议,那么他们的产品将在五年内达到世界级水准。
事实证明,戴明的确没有吹牛,日本产品很快以其良好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日本经济也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后来,各国的制造商为了应对来自日本企业的竞争,纷纷采纳了戴明的意见。直到现在,戴明的14点建议仍然是全世界通行的标准操作程序。
1955年:露丝•汉德勒在电视上打广告促销
1955年,美泰玩具公司的露丝•汉德勒接到一个电话,美国广播公司问她是否愿意出资50万美元,购买为期一年的赞助权——他们正在为一档每周播出的新节目《米老鼠俱乐部》寻找赞助商。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它相当于这家羽翼未丰的玩具公司的全部净资产,公司一年的销售额也只有区区500万美元。然而,在一个小时内,汉德勒就给了对方肯定的答复。
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决定。当时,尽管电视媒体发展迅猛,但人们对电视广告的影响力还一无所知,而且从未有过在电视上打广告的先例。玩具行业更是几乎从不做广告宣传,只是每年圣诞节之前在大城市搞一些促销活动。
市场在第一时间给了她掌声,三年时间里,美泰的销售额几乎增长了两倍。而汉德勒的创举更是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她在自传中这样回忆道:“之前,公司80%的玩具是在圣诞节前六周内卖出的,而电视广告播出后,孩子们一年四季都想得到它!
1964年:托马斯•沃森开发360系统
1961年圣诞节前夕,IBM公司的利尔森把所有的高级经理召集到一个汽车旅馆,然后锁上了房门说:“如果电脑的兼容性问题解决不了,谁也别想出来!”
这招果然奏效。12月28日,他们交了一份长达80页的报告——这就是360系统的出生证明,从此这个家庭的计算机将与未来的产品保持兼容。
为了研发360系统,IBM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沃森把整个公司的前途和命运都押在了上面,开始了“历史上最大的商业豪赌”——他雇用了6万多名新员工,建立了5座新工厂,斥资50亿美元,历时4年,终于在1964年开发出了360系统。
从此以后,历史上第一次,世界上的电脑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由此引发了计算机和商业领域里的一场巨大革命,并永远地改变了世界。
1975年:李世同批准自动柜员机计划
1975年,花旗银行董事长李世同为了提升公司的业绩,打算斥资1亿美元,在纽约市构建一个由400多个自动柜员机组成的巨大网络。没人知道顾客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交易方式,而使用“冷冰冰的机器”,但是“新技术能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却使李世同毫不怀疑。
天公也作美。1978年年初纽约市遭到了暴风雪袭击,所有的银行都关门了,市民们纷纷涌向花旗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到了1981年,花旗银行在纽约所占的存款份额翻了一番。竞争对手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跟进自动柜员机的设置计划。时至今日,自动柜员机已经无处不在。
1985年:安迪•格鲁夫主攻微处理器
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的核心业务——存储器受到严峻的挑战,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这样的业绩令业界对其能否生存下去表示了极大的怀疑。
当时,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尔就等于存储器,但格鲁夫却力排众议,坚决地砍掉了存储器生产的业务,并把微处理器作为公司新的生产重点。这一举措不仅使标有“英特尔”字样的微处理器被装进了世界上80%以上的电脑里,而且对整个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永远地改变了这个世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格鲁夫大刀阔斧的改革,今天我们还能听到“英特尔”这个名字吗?
(摘自《商界》(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