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转变是一个复杂过程,头绪多,制约因素多。找到并抓住关节点,恐怕是当务之急。那么,关节点在哪里呢——
清晰描绘转变的“路线图”
胡主席关于训练转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的总体规划,我们应当从战略层面着眼,从操作层面入手,进行具体的路线设计和路径选择。
首先是对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概念,必须进行准确定位,不要脱离了我军现状。信息技术、装备和手段所要达到的各项参数、指标要适度,指标不易过高,高了会落空。条件不具备,一味强调提高信息含量,反而欲速不达。其次是对训练任务、训练阶段及各阶段的目标,对需要投入的人、财、物的数量和筹措方式,都应作量化评估,具体到细节,线条越清晰越好操作。
转变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分目标必须服从总目标,总目标要形成向下的延伸力。各方都支撑总目标,才能形成转变的合力,要坚决反对照顾情绪、平衡利益而损坏大局利益的倾向。特别是在经费紧张、技术保障力有限的情况下,更要控制规模,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批建设。试点单位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先进行小范围实验,对“路线图”的可行性进行反复检验,避免因设计缺陷带来损失,延缓转变进程。
为了形成合力,要强调统筹协调,就是围绕训练转变这个大局,加强各层面、各系统、各要素的统筹协调,使它们围绕总目标良性互动。例如,在装备信息化武器的同时,同步研究对训练方法、组训方式的信息化改造,并对训练体制和编组、人才培养及训练保障等都做出相应安排,避免训练与装备脱节、与人才脱节、与战法脱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协调不力,很容易出现自我发展、各自为政的倾向,对此要特别警惕,任何一个方面发展得过快或过慢,都影响整体的转变。
训练转变的路线设计和路径选择,还要充分考虑不同任务、不同军种、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现实,要尽量协调发展,但不强求发展的绝对同步。忽视了发展不平衡这个现实,总体设计就会高不成低不就,谁也发展不起来。我们强调的是统一的目标,而不是统一的起止时间。
再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建立有权威性的运行机制,凝聚上上下下的力量,使人力、物力、财力向预定的方向有序流动。要有高效率的工作制度,明确协作关系,规范转型标准,整合零散的节点、网络、平台,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使相互孤立的数据库、平台和作战单元链接、融合,通过机制的权威性解决不配套、不兼容、不统一的问题。同时,重视运行过程中的跟踪反馈,及时调整决策,防止长时间失控或脱轨,这一点特别要向发达国家军队学习,它们在这方面的控制很有特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