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3日电 《检察日报》今天刊发题为“正面报道:咋这么容易忽悠少数官员”评论文章,对地方政府频频遭到假记者敲诈勒索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正是某些官员太强调政绩,希望媒体多宣传自己以便多积累捞功的资本,才使得投其所好的假记者屡屡得逞。
文章说,在百度键入“假记者”三个字搜索,类似新闻竟有近7万条。其中,以批评报道要挟地方政府敲诈勒索的不少,而以正面宣传为由,骗取巨额“发稿费”、“版面费”的也相当多。而且,以正面宣传行骗的假记者大多栽在收钱迟迟不见报道上,并非在采访过程中因为言行不轨引发怀疑。
地方政府为何这么容易被假记者的“正面报道”所惑?文章指出,其中原因很多,关键在于“正面报道”被一些官员当成邀功请赏的政治资本,而某些上级领导机关又偏偏喜欢“按图索骥”,习惯于将这类报道作为考量官员政绩的依据。于是乎,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党委政府部门年初对宣传部门下达硬性指标,要求在当地或上级党报发表多少正面报道,甚至明确头版头条不得少于多少篇。否则,年终考评时宣传部门的成绩将被“一票否决”。如此一来,宣传部门面临巨大压力,宣传干部妙笔生花,小题大作,千方百计与记者套近乎,想方设法把“正面文章”做得天花乱坠。如此一来,假记者行骗就屡屡得手,这无疑是正面报道指标化的结果。
领导凭什么在新闻事实尚没发生的前提下,就硬性规定全年必须见报多少正面报道?文章批评说,这种现象说得难听点不仅有“逼良为娼”之嫌,也为假记者预留了很大的行骗空间?梢钥隙,如果某些官员继续如此重视“正面报道”,投其所好的假记者恐怕只会越来越多。(徐林林)